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李晓荣   陕西省千阳县教育体育局  
教材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有些涉及到专门性知识如历史知识的地方,教师则必须讲解、点拨到位。其次,在古文的教学中仍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安排不同要求的读书,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学情分析
这一篇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中学生有相当学习能力的,即使是古文也可以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尝试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从整体文意的把握来帮助理解文中的具体字、词、句,从对文中关键字词句的确切理解来帮助掌握整体文意,双向互动地学习古文,探讨唐雎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课后练习二,围绕“不辱”二字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19 22:04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第一步:导入。.引题:《战国策》又叫《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策士(说客,又叫纵横家)的言论、活动的史书,以记言为主,分为十二国策。西汉末年,由刘向校正并定名。.今天我们来学习《战国策·魏策》中的一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说的是战国末年,在野心勃勃的秦王羸政已经消灭了韩魏之后,弱小的安陵郡同强大的秦国斗争的故事。.第二步: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第三步,质疑及交流。第四步,发展训练,体会文意。
大的秦国斗争的故事。.第二步: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小结: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之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使秦王折服,终不辱使命,这种勇气和胆识是难能可贵的。而秦王正是在这份胆识的威慑下败下阵来。  

1、 自读后,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其他学生判断其读音、句读是否有误。  
2、 齐读。  
3、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四人一组,教师轮流指导)  
4、 请学生复述故事大意。(其他学生从语气、语态、是否流畅、描述是否准确生动等方面进行评价)  
5、 分组讨论出场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揣摩其语气)  
6.学生分析完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再次齐读全文,连贯、完整地感受整篇文章。

旨在考察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的能力,亦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唐雎不辱使命(傲慢无礼)秦使 → 安陵君(委婉坚决)  
                       (不卑不亢)唐雎 → 秦王  (骄纵、虚伪、阴险——“不说”、 “怫然怒”  、色厉内荏、前倨后恭——“色挠”)  

教学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文章以记言为主,言辞颇有深意,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味。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着重从文章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展现人物性格这一写作特点入手分析,达到对人物性格的认识和把握。本节课在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热门九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