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认识的基础。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虽然在实际生活中见过角,但并不一定能够全面的认识角,没有形成角的概念。
在课堂上,我创设情境,设计了几个生动的活动,让学生去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1.从生活中寻找角,建立角的表象。
我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操场入手,引出角的概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又让学生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但是在这里学生对角只有生活中的简单认识,所以大部分孩子摸的都只是角的两条边,所以利用这一机会,多次指角,并让孩子寻找身边的角,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并且在指的过程中,逐步渗透角是由顶点向外延伸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虽然没有明确说,但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而后又从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几个物体中,让学生去找角,逐步的过渡到角的抽象认识,并在其后紧跟两组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
2. 动手操作,自己创造角。
在这一阶段,我让学生自主动手,按照自己的想法用圆片折角,小组之间进行展示,在此期间,我发现有个别孩子依然对角的特征不是很清楚,折出来的不是角,于是我又抓住机会,又一次强调角的特征。
3. 利用学具,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虽然孩子们对于角已经有了简单的认识,但是对于如何比较角的大小还是不清楚的。所以我出示两个同样大小但是边的长短不同的两个角,一开始大部分孩子都认为边长的角比较大,但是通过动画演示,用重叠法把两个角叠在一起,引导孩子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又带领孩子们利用手臂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4. 不足之处。
这节课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语设计的不是很好,转接有点生硬。在上课期间,我代劳的有点多,不敢放手给学生,所以学生展示的比较少。虽然在课堂上有小组活动,但是给的展示不够,小组合作的不是很明显。
通过过这次讲课,我认为以后要更加大胆的放手,给孩子更多的展示机会,并且要更加充分的去备课,推敲课堂语言,让语言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