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1、前面已进行“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都是农村留守儿童,可喜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欢动脑筋,愿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能力较强,。而且我跟班两年多的互教互学,多数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方法。分东西在前面几节教学中都已经经历多次操作,但由于学生的操作能力、抽象概括和表述能力高低不一,加之操作学具很粗陋,所以主要是借助学校远程教育能起到形象具体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由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
2、让学生初步体验到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认识除法算式,掌握它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了解除法算式与等份活动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解决生活问题,并能区分这种方法和其他三种计算方法的不同之处,能更好的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复习引新。 1、对口令 2、看图列算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情景导入 、操作活动. 2、引出除法,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三)尝试练习,发展思维。 1、想一想、认一认 2、摘果子 (数学大乐园) 1、我能判、我能填。 2、看图列式。 (四)总结升华,整理知识 (五)能力拓展,课后布置: | (一)复习引新。 动画展现:数学王国三兄弟争上场(+、-、×)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小木棍代替香蕉平均的帮小猴子分香蕉(揭题:分香蕉)。 2、口述操作过程转化成计算过程,并引出数学的解题方法,÷ (三)尝试练习,发展思维。 (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总结升华,整理知识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数学知识? (五)能力拓展,课后布置: 师设疑问: 1、有什么方法很快的知道除数的商呢? 2、有十几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或者6个小朋友,都剩下1个,想一想,有多少个苹果? | (一)复习引新。 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这场争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集体操作——个人演示——归纳总结 2、认识与书写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尝试练习,发展思维。 1、新知识的练习与巩固 2、对比计算方法,说区别 (四)总结升华,整理知识 (五)能力拓展,课后布置: | (一)复习引新。 复习已学的三种计算方法,引出话题认识最后一种运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强调平均分,让学生明白平均分的操作过程,转化成用计算(除法)解决。 (三)尝试练习,发展思维 1、尝试新知识,过好新知识各知识点 2、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大集合,有效的让学生接受与掌握数学王国中,各种计算的算理, (四)总结升华,整理知识 (五)能力拓展,课后布置: 为下一节课用口诀解决除法算式做铺垫 | |||
板书设计 | ||||||
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除法算式:12÷2=6(根) 读作:12除以2等于6 2、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除法算式:12 ÷ 3 = 4(根)被 除 除 商 除 号 数 |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伊始我讲述数学王国的计算四胞胎兄弟,让学生有想知道另一位计算方法的欲望,然后我又插入一个猴子分香蕉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让学生乐学、乐思、乐说、乐做.
2、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其口、手、脑融为一体。我在教学中多次设计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协同运作,理解“除法的意义”,感悟“分香蕉”的多种灵活的分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动态中渗透了“平均分”的数学思想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寓教于乐。
3、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探究与自学能力。 由于前面课时的多次动手操作,学有能力的学生也逐渐明白,除法和口诀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采用一次性分完的学生),所以在最后我就安排一些拓展题,让他们明白前段学的口诀起很大的作用。
4、在练习中,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会,给予学生很大的想与做的空间。
5、遗憾之事:在实物操作演示这一活动中,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因为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不多。在练习中,如果能及时的展示学生的解决方案,多点动笔机会,那效果会更加理想,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将会更精彩。另外,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还显得不够深入。有时他们会把除数与被除数混淆,在以后的在进行此类教学,我将尽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活动,将数学生活化,注重引导学生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