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折线统计图优质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内容,是继前几册《统计》的内容而编排的,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点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本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好玩,男生思维较敏捷,但欠谨慎;女生细腻,思维又不如男生灵活。《统计》这一部分的比较抽象,操作性又强,加上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基础不是很扎实。教学时,要注意层次教学及个别的指导,但又要顾及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2、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3、根据信息,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简单的问题和提出问题;(二)能力目标: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给出的信息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2.使学生在互助交流、合作中,看到别人的优、缺点;3.感悟学习的快乐和收获知识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简单的问题和提出问题;(2)根据给出的信息,正确完成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1)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2)根据数据,正确完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 根据给出的信息,完成折线统计图;2.全班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三、巩固拓展:1.完成与例题匹配的“做一做”;2.实践活动:将本班4组的学生人数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来;四、课堂小结:1.学生谈自己的所得;2.教师作师生互动总结。一、情境导入(出示相关信息,教师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学校近五年来学生流动情况统计表及折线统计图;(2).导语: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与我们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学生由此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交流、总结,继而导入新课题——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二、教学新知识。出示教材110页例2,提问:陈东0~10岁的身高有什么变化?请根据给出的信息完成以下统计图。(学生展开讨论,互相交流,合作完成统计图的绘制;教师适当指导,启发、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讨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异同。(2)待学生讨论、汇报后,教师作总结: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突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四、巩固练习:(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111页“做一做”;(2)实践活动:将本班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在折线统计图上表示出来。(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并引导学生按要求完成。)五、给学生布置作业:教材112页练习十九第1、2小题。学生活动:(1)由教师的提示进行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2)根据给出的信息,完成折线统计图的绘制;(3)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实践活动,并动手做相关的练习,巩固新学的知识。 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活动和课件的演示,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互助的重要性和集体的温暖。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思考:陈东从出生到10岁身高有怎样的变化?特点:能反映陈东0~10岁的身高及其变化的情况。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在学生学习的方法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探讨学习中看到同伴的优、缺点,感受集体的温暖,学习的快乐及收获知识的喜悦!在学生获得成功的评价上,有互评、群评和个别评价,学生有了同伴的肯定,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自我认识和价值观自然有了提升。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节省了教师板书、课上绘图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既看到了同伴的优、缺点,又能体验互助的重要性和集体的温暖,进一步体悟学习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这是我教学的成功,但学生学习氛围欠浓,激情欠高亢。


 
热门四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