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现场描述:
这是在学习《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后的一节练习课,目的是巩固前面学所的知识,并让同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我的潜意识里,这样的练习课上过多次了,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操作思路。第一局部(第1-2题)计算类的题:让同学独立完成,后展示仪展示自我改正。第二局部(第3-4题)应用题:先让同学读题并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后让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个别回答并说出理由……。在教学中,前几道练习题,都能按先前预设的程序顺利进行,可到了第7题出现偏差,与我原先的设计不一样,不过我却被同学们别出心载的想法所折服。这道题是这样的:3位老师带50名同学去观赏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我按原先的程序进行着,先让同学独立考虑后尝试解决问题,订正时,请同学们说说自身的想法,生1:“50人买同学票价”50×5=250(元)。3位老师买成人票价3×10=30(元),总共花了250+30=280(元)。生2:我想总共的53人都买团体票价53×6=318(元)。按原先预设的就这两种方案,便想引导同学比较这两种方案哪一种较为合理。可这时我却看见陈凌义同学高举小手久久不肯放下。“说实话,我当时并不想请他继续发表看法,反而想两种方案比较后,就此结束这道题”。可又一想又觉得过意不去,于是就请他说说:“把总共的53人分成两队,一队40人,另一队13人(包括3位老师)40×5=200(元),13×6=78(元),200+78=278(元)我一听对啊,这样算确实所花的钱要少一些,这时我评价说:“你善于考虑,很会处置问题,真值得大家学习。”那知话音刚落,我们班的智多星徐磊站了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案比陈凌义所花的钱更少一些。”有了前面的经验,我乐意地请他说说:“只要把53人分成一队43人,另一队10人(包括3位老师),43×5=215(元),10×6=60(元),215+60=275(元)。”教室里片刻的缄默之后,便纷纷议论开了,接着便引导同学对4种方案进行交流并点评。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现在明白了我原来的方案不合算,按陈凌义、徐磊们的方案,所花的钱要少一些。”另一同学也发表意见:“老师,我觉得所有方案中,方案二最贵要花318元,说明了53人都买团体票不合算。”又一位同学说“老师,徐磊的方案最经济,最合算,总共只要花275元。”又一位同学说:“我觉的4种方案都算对了,但徐磊的方案最廉价,只要花275元,所以我建议大家向徐磊同学学习多动脑少花钱……。”我把先前的预设收藏了起来,让这富有灵性的现场做主吧!
反思:
通过即时的反思,得到几点收获:
(1) 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不以现成教学设计固定预设线路。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需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经历,使我对叶润教授这一精辟论段,有了些许顿悟。使我更加明白了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像片段中陈凌义、徐磊等同学的方案,在我备课时未曾想到的,教学流程完全是相机生成,教学的资源完全是相机开发。教学的价值完全是意外收获。
(2) 教师在教学中不只要学会倾听同学的意见,而且要鼓励有创意
价值的发言。在新课程不时实践的过程中,越来越让我感到同学发展的巨大潜能,后生可畏。像许磊陈凌义这样的同学比教师有“高见”的情况在如今的课堂上时常可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倾听同学的意见,抓住契机引导同学进行主动探究,而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和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即时捕获并理知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出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动。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不时学习,不时实践,必需具有沉稳的课堂心理素质和敏捷的课堂应要机智。(3)教师课前要进行充沛的预设。预想更多的可能,预备周全的对策。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才干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缺乏之处:
在本课中由于教学环节的变化,对4种方案的研讨交流点评,导致最后时间不够,不能和时理其他问题,不能很好地完成先前既定的教学目标。
问题:如何在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实现和谐统一,融为一体呢?

 
热门三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