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体积》。我将从“学习目标的叙写、评价任务、学习流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学习目标的叙写】
我叙写学习目标的依据是:基于课程标准、基于教材、基于学情三个方面。
基于课程标准:在《课标》中,针对这节课的描述是: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基于教材:
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前面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学生已经有了把圆形拼成近似长方形的经验,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并不难。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基于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我班大部分同学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有一小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在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长方体公式这一环节,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
综上所述,遵循课标的精神,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叙写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会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并理解这个过程。
2、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体积。
3、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评价设计】
评价,先于教学又推动教学。为了促使学习目标的达成,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我设计了以下学习评价:
评价任务:
任务1:利用圆柱形萝卜推导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并理解这个过程。
任务2:通过“基础练习”和“变式练习”,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任务3:通过“动手实践”,会用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流程】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学习流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师:请同学们回忆,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 (1、将圆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2、把圆分的等份越多就越接近长方形。)
多媒体显示: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2、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师:我们手中的萝卜是什么形状?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在推导圆面积公式时,我们用的是化圆为方的方法,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2、学生尝试。
(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分好组,用课前准备好的萝卜试着切拼,组长指挥并记录,另外三个同学分工协作。,教师尽可能多参加每个小组的活动,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
师:自己认为成功的小组请举手,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失败了,下次再来。请成功的小组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拼的。
生:演示给大家看。
师:鼓励并指导。
(让学生明确:⑴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⑵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⑶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
4、得出结论。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师:如果已知的是半径或直径,如何求圆柱的体积?(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V=∏r2h
V=∏( )2h
三、知识的应用。
1.基础练习:课本25页“做一做”的第1、第2题(目的是初步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变式练习:已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求圆柱的高。
(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式。)
3.动手实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测量自带的圆柱形萝卜,求出它的体积。
(这个问题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同时数学知识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检测题课前发给每位同学,学生能当堂独立正确完成检测题。
四、归纳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小结,老师补充。)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V= S h
V=∏r2h
V=∏( )2 h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卫民路小学 杜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