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观摩学习了一节优秀的《乘法估算》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创设了生动的生活情境,并自然地贯穿于整节课中。教师通过播放美丽的动画视频,引入“学校要开展秋游活动”,接着根据所学内容,又通过课件依次设置了秋游活动中“超市购物”、“订购车票和门票”、“在游乐园中参加‘弹跳飞人’、‘海盗船’、‘摩天轮’娱乐项目”、“坐车返回学校”的场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乘法估算的数学内容也巧妙融入在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第二,重视数学知识的迁移运用。在导入环节“超市购物”中,学生自主挑选出想买的商品,并估算出应付的总钱数,思考学生带的钱是否充足……这个简单的环节是帮助学生温习“加减法估算”的相关内容,为接下来的“乘法估算”做好了充足的铺垫。
第三,设计了灵活多变的问题情境。围绕着“秋游”的主题,设置了一系列的数学情境,而设计的问题也灵活多变,依据问题情境不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不同:有的需要估成比原来大的整十(百)数,有的需要估成比原来小的整十(百)数,有的估成最接近的整十(百)数即可……这些题目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了学生逻辑思维和灵活应用能力。
而这节课令我深思的地方在于学习结束时,教师请学生总结学习收获,而在发言的学生中有多半学生的表述都悖离了估算的理念和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的,比如“估算接近准确值最好”、“学会简便的计算方法”、“不能估太大,也不能估太小”,孩子们还是围绕着估算的方法来论述,而忽略了估算的初衷与归宿:“为什么要估算”。
“为什么要估算”,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之外,更重要的是估算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选用何种估算的方法,估大还是估小,这应是本节课主要探讨的,介于此,我们才能启发学生将“估算”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
估算,是将数字估算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进行口算,更为简便,所以“算”并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估”,而估算的方法有多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等,我们要根据问题情境的不同进行灵活地选择,进行思考、辨析,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不只是学生,作为老师,有时,在授课中我也会困惑:一会儿需要估大,一会儿需要估小,有时一个题目可以有多种估算的方法,而班里的一部分学生又容易陷入固定思维或因迷惘而束手无策……我想,好的办法便是像以上老师那样:设计出不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互相交流,在展示时说出算法的同时,还要结合问题情境完整叙述自己估算的理由和思路,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时间,激励学生自己去感受、分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