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学生多会联想到将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来计算,可如何分,学生往往会想到两种分法:
一种是由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分成若干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数出三角形的个数,再乘180度,即可得出结果;另一种是由图形内的一个点,为端点,分别与各个顶点相连,划分为若干个小三角形,数出分成的小三角形的个数,再乘180度。
而第二种方法并不准确,计算结果多了一个360度。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出现这种错误,我都会立刻指正、讲解,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明白缘由,在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很容易混淆、迷惑。
在学习了一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实录后,对比之下,我才发现自己在此过程中的不妥之处:急于把正确答案、错误缘由告诉学生,而学生并未能充分理解和接受。
在学生出错时,不要急于指正学生的错误,要把错误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思维中的偏差。
在这个教学实录中,同样,一名学生将一个五边形由中心的一点与各个顶点相连的线段,分成了5个小三角形,结果是5个180度,即为900度,班里其余学生纷纷开始猜测,怀疑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这时,老师并没有直面说明是否错误,而是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这个方法真的不行吗?”鼓励学生思考出现问题的缘由及解决方案。
短暂的思考时间后,提出这个方法的学生,忽然明白了,激动地说:“知道了,减去中间多余的360度就可以了。”
教师便让这名学生继续讲解修改后的办法,在细心聆听了他的思考过程后,许多和这名同学一样困惑的学生也都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我想,学生经历了思考、出错、反思、顿悟的过程,这比单纯的说教,学习效果要好上许多,意义更为深远,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探索学习时,当学生出现了错误,不要急于指正,拉他起来,而是设疑、提问,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深刻反思,鼓励学生自主发现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待着他自己努力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