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十一册数学《倒数的认识》示范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1.知道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为分数除法做好准备。
2.掌握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为分数除法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情分析
1.自学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方法反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在以前所学的有关分数时,基本认识了分子、分母,学生可以从乘积等于1的两个数中找出关系。
3.学生如何求出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比较难掌握,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讨论、总结。
教学目标
1.知道倒数的意义。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3.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4.利用教师的情感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0为什么没有倒数。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2-5 08:13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交流导入2. 出示等于1的算式3. 探索体验4.练习5.小结6.质疑7.巩固练习8.全课总结9.作业布置
1.谈话2. 出示分数有加、减、乘、除等于1的算式3.(1)提问:我们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什么?(板书课题)(2)教师巡视(3)举例说明:×=1,所以和互为倒数(4)互为倒数还可以怎么说?(5)提问:和互为倒数的特点4(1)、、 、都是些什么分数?(2)、、和的倒数是一个什么分数?(3)7、9、11既不是真分数,也不是假分数,如何求它的倒数呢?
(4)提问:0也是整数,0该怎么办呢?5.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整数先变成分数,再求分数的倒数.
6.(1)提出:如何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呢?(2)练习:0.75   0.5   0.25
7.出示练习题
1.根据教师的问题回答2. 计算、分析、总结3.(1) 回答(2)自学例题(3)学生学着说完整。(4)的倒数是或的倒数是。(5)回答: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4.(1)练习,讨论、总结(2)练习,讨论、总结(3)练习,讨论、交流、总结(4)思考:0×( )=15.做笔记6.(1) 思考、讨论、交流、总结(2)练习7.做练习
1. 一句话的两种不同说法2.分析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关系3.(1)学生自己说出“倒数的认识”(2)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3)谁与谁互为倒数(4)倒数不同的表达方式(5)找到求倒数的方法4. 总结出:(1)真分数的倒数是大于1的假分数(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3)整数的倒数是用1做分子,用这个整数做分母(4)0没有倒数5.加深记忆6.(1)总结出: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小数先变成分数,再求分数的倒数(由:一个数×一个数的倒数=1得到:一个数的倒数=1÷这个数)(2)加深小数的倒数的练习7.巩固新知识
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和互为倒数,也可以说:的倒数是或的倒数是。一个数×一个数的倒数=1一个数的倒数=1÷这个数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在学生回答的到位时我采用了即时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在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时,我让同学们自己也来赞一赞自己。

教学反思
一、要结合生活进行教学
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一种是成功体验,另一种是生活体验,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情境在教学中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再现时,学生就会有兴趣,就有冲动感,因为是学生经历过的事情,他们有丰富的表现.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做为教师要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来进行教学.在评论一节好课的时候,有人说自然的流露就是一节好课.这节课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什么是倒数呢?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学生对于“互为”两个字的理解比较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教师”和“学生”这一关系的多次转化,在自然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知道什么是“互为老师”, 什么是“互为学生”, 什么是“互为同学”.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互为”的含义,分散了教学的难点.
二、要多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教师教得如何,关键是看学生学得怎样.要以学论教.在比较中西方教学的差异时,有人说中国的教学是把学生有问题教得没问题,而西方的教育则是把学生没有问题,教得发现问题.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利用白色的卡片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有疑惑,就可以出白卡提出质疑,教师就要给学生解决疑问.这样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质疑问难习惯和质疑问难能力.这节课在求整数的倒数时,学生提出如何求0的倒数,为课堂教学增加了活力,增加了色彩, ,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形成了学习的经验,人生的经验.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三、如果让我再上这一节课,我会从,提问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思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所问的意思,学生回答得更明确规定;还会从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出发,设计出更有代表性的练习和作业。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