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们学校开展了本学期高效课堂精品课的展示活动。第二节我们全校的数学老师与邀请的二七区、中原区的几位教研员一起聆听了二年级一位老师所做的《数学广角——推理》一课。
这节课上的很实在,就如同这位老师的为人一样:目标很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定位准确,老师的思路清晰,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另外,这节课上孩子们的表现也很出色,特别是他们有理有据的表达精彩极了。听了这节课,我觉得这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良心课。这节课的优点我和两位教研员的想法不谋而合。
但是,经过专家点评,和刘萍老师交流意见,我又觉得如果换个角度,如果说提升到高效课堂的展示课和精品课的高度,我也有了一些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
1.课堂上要减少低效或无效的活动。
我们要把目标定的更高远一些,把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作为高效课堂的首要目标。因为学生喜欢数学课堂,才会喜欢上数学,数学思维才会有发展,数学素养才会有提升,当然,数学成绩也一定会提高。另外,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使他们有真实的思考,重视思考的过程,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真实的本质。
2.转变我们的思想,更新我们的理念。
不能仅仅把让孩子掌握某个知识点,会做题,会考试作为自己的目标,应该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让孩子们学会数学思想,而不是每个孩子都是程式化的一味的模仿。我们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思考和反思:我进教室前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或水平?我上完一节课走出教室后孩子们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或水平?有改变吗?有提高吗?
3.把各种习惯的培养放在平时,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里。
不仅仅是学生的,还有老师的。例如如何审题(目的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如何思考(怎么思考、思考什么)、如何交流(交流的方法、出现思维的碰撞后如何解决)等等。
4.教师的基本功需要继续加强。
基本功的内容不仅仅是三笔字、简笔画、作图、备课、上课、辅导等等,还需要关注细节。例如,评价:“好”“棒棒棒”好在哪里?棒在哪里?这样的评价不仅显得形式单一,而且评价不够准确,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励孩子,显得低效甚至无效。
针对这些体会,我想从自己开始做一些改变:
多读书,读专业方面的书籍,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自己工作打好根基。并且把读书作为常态化,尽量给自己定一个读书的时间,“强迫”自己多少要写些反思或者心得,做到笔耕不辍。
从课堂教学中找问题,并且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归类,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即进行小课题研究。例如“课堂上如何处理提问的问题,既关注全体,又不冷落优等生?”“如何把考数学变为玩数学、用数学?”……慢慢形成模式:留意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整合一个个小课题(也可以形成学校的大课题研究)→建构数学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