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画垂线是本单元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掌握画直线、射线、线段和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足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画垂线。通过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多条线段并量一量,来认识垂线性质,同时也是为学习作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作铺垫。
学情分析
1、通过对学生尝试的动手操作发现:学生会连接点到直线的线段,但画的不一定是垂直线段,通过量一量,比较线段的长短,方知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2.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通过直观图像来观察、分析问题,运用已掌握画直线、射线、线段和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足点及作线的基本技能来作垂线。
3、学生对作出似乎是垂线的线段往往误认为就是垂直线段,也就是对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的距离的错误理解。
教学目标
知1、让学生通过画垂线的过程,正确掌握画垂线的方法并会验证。
2、认识垂线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作图能力、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画垂线及垂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垂线画法。
教具准备
课件、图卡、三角尺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新知 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三、知识的升华 | 1、要从学校修一条通往沙井大道的水泥路,怎样修路最近? 1、通过教师发统一的图卡让学生尝试作线表示,把学校当作一个点,沙井大道当作一条直线,即把直线外一点与直线用线段连接起来,怎样的线段最短?2、学生画一画,量一量,并把量得的长度标出来。3、学生汇报作出线段的长度。4、评论谁作出的线段最短。5、让作出最短线段的学生说出作的线的名称。6、交流、讨论、质疑,作垂线的学生谈作垂线的方法。7、作品展示。8、让有作错的学生按作垂线的方法作垂线,并验证是否是最短的距离。 9、小结:作垂线的方法 垂线的性质 1、过直线(斜放位置)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2、过直线(有横、斜放位置)上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3、测定跳远成绩时,应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 学生会说出修路的方位,认为修直线最近。但不一定会说修垂直线段是最近。 1、学生认为学校到大道的距离即点到直线的距离,会连线段,但不一定是垂直线段。 2、学生作出不同的线,量出不同结果。 3、会有学生说出垂直线段。 4、会用三角尺正确作出垂线,并注意问题。 5、会订正,认识垂直线段最短。 6、进一步掌握作垂线的方法及加深理解垂线性质。 会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1、把工作的问题数学化。 2、通过尝试画线、验证,获取新知来源地正确。 3、学生明确用三角尺来画最好,画垂线的步骤,注意的问题及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并加深理解新知。 提升理解及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板书设计 | ||||
作垂线.点 ________________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我把教科书对这个教学内容的顺序作了倒置的变动,即把例2的第三个问题放在前面来学,这有利于教学的设计从日常生活的问题带入课堂,更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达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的目的。
2、本节课采用了尝试教学法,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积极、主动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通过直观图像来观察、分析问题,运用已掌握画直线、射线、线段和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足点及作线的基本技能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比较得心应手,正确率比较高。同时,通过学生的交流、质疑,调动了课堂活跃的气氛,让学生学会说,学会质疑问题,学会理解错误原因,及时更正,加深理解。另外,加上表扬能正确解决问题的学生,以达到激发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相信我能行,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3、通过练习,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及熟悉作垂线的方法,使学生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不足的是:有些学生在尝试中,作的线段似乎于垂直线段就认为是最近(短),也有的懂得作垂直线段是最短。但是,由于摆放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没有完全重合导致错误。今后加强作图的严密性、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