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 “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 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学情分析
进行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学生有了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积、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等基础,就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四则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1-17 08:58 编辑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二、在推理中实现转化三、在“应用”中发展思维四、在“交流”中提升经验 | 适时的点拨、引导、总结 | 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能够凭借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乘整数乘法进行。然而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恰是学生的思维困惑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 | 学生独立经历推理的过程,探索之后是发现与提升,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活动,实现学生计算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在新课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方法与技能的获得过程,能帮助学生提升转化这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学生的体验 | |
板书设计 | ||||
小数乘小数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1、把新课教学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发挥本班学生的特点,大胆尝试新教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如:估算、准确计算等等。 |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计算教学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所以学生对计算内容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计算的练习备感枯燥。因此,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更显重要。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在较多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时往往生搬硬套,数据缺乏科学性,达不到引起学生共鸣的目的。课始,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身边熟悉的住房情境。所以自然地引出了小数和小数相乘的学习内容。对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由于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就是学习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这样,学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理解与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教师重视的往往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浅层面上。本节课,我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在交流中,许多学生确实也提出应该把小数和整数相乘转化成整数和整数相乘来计算。可见,学生已初步应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碰到的新问题。感知并逐步掌握这一转化方法,这样不仅仅对学生学习今天的知识有帮助,对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更是大有裨益。
三、注重交流——理解算法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讲清计算方法上,忽视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多样化的计算办法中,我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并用以指导后面的学习。整节课的学习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效果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