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圆柱的高与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是通过操作,看懂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形体,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从直观人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看书、观察圆柱实物图,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的演示,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积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面。
2. 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 明确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1-13 14:21 编辑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1.情趣导入。诱发新知。 2.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3.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就做一个摸一摸的游戏好吗?瞧,老师手里有一个魔袋,里面装了几种物体,其中有我们学过的,也有我们没学过的,看看准能把我们没学过的物体摸出来? 师:(一个学生摸出几个圆柱体。)你能说一说为什么没摸出其他的物体吗? 生:因为那些物体的面都是平平的,这几个圆柱有一个曲面,能够滚动。 师:你可真聪明。像这样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圆柱。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想知道圆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生:我想知道圆柱弯曲的那个面究竟是什么形状的。 生:我想知道圆柱有什么特征。 师:从大家的问题当中,老师看出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我听说咱们班级的同学都很聪明,自学能力也很强,所以老师想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你们能行吗? …… 二、认识圆柱 1.自学并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 师: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行!现在就请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独立阅读数学书74页和75页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要结合你手中的圆柱体,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来感知圆柱的这些特征。 2.汇报并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 师:看完书的同学请把你了解到的知识和同伴交流一下,好吗?(小组交流汇报读书体会。)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介绍你们所了解的圆柱呢? 生:我知道了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生:我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准确地概括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来。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你是怎样理解完全相同呢? 生:我认为一模一样就是完全相同。 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这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呢? 生:可以测量底面直径或半径来验证。 生: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啊!现在通过课件演示,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大家的发现好吗?(课件演示:圆柱体上下底面重合图。) 师:(出示课件。)老师在圆柱的上下底面之间画了4条线段,这4条线段是否都是圆柱的高呢? 生:这4条线段不都是圆柱的高,因为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所以说只有垂线段才是圆柱的高。 师:你概括得真准确。那么圆柱的上下底面之间有多少条垂线段呢? 生:无数条。 师:所以说圆柱的高也有无数条。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柱的特征,那么你们能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准确地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吗?(生判断后说出理由。) 3.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师:圆柱的上下底面以及高都是我们大家熟悉的了,但是大家看圆柱的侧面,用手摸一摸是一个曲面,这是我们比较陌生的。大家猜想一下,这个陌生的侧面是否也能够转化成我们比较熟悉的平面图形呢?如果能那么有可能是什么图形呢? 生:我猜可能是长方形。 生:我猜有可能是梯形。 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究竟是哪一种平面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小剪刀轻轻地把圆柱的侧面剪开,仔细观察剪开后的图形和圆柱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和同伴交流一下。 生:我发现如果沿着圆柱的高剪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它的宽就是圆柱的高。 生:我和他剪开的图形不一样,我也是沿着高剪开的,可是我剪开后的图形是正方形。 生:我是沿着一条斜线剪开的,可是剪开的却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生:我剪开的是不规则图形,但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底面周长也是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长,高也是不规则图形的高。 (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投影演示侧面展开图出现的几种情况。) 师:从刚才大家的交流汇报中,老师看出了大家对圆柱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其中同学们重点研究的是圆柱的侧面积,我们把它展开就转化成了大家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不可以根据自己动手操作及投影演示的过程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呢?试一试好吗? (生填表,师巡视指导。) 4.小结。 师:刚才大家通过看书自学,观察手中的圆柱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了解了课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从这一系列活动中看出了咱班同学那种自强、自立、协调合作的精神。我猜想同学们一定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也一定会应用这些知识吧?那我们现在做几道练习题来验证我们所学的知识好吗? 三、巩固深化——实际运用圆柱 1.我会填。 圆柱体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 ),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 ),它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 )。 2.我是小法官。 (1)圆柱的高只有l条。——( ) (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 (3)圆柱的侧面展开只能是一个正方形。 ( ) (4)圆柱的两个底面直径相等。 ( ) 3.投影出示:圆柱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4.把一块长94.2厘米,宽31.4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成一个圆桶,这个圆桶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厘米。 5.实践性作业:给圆柱体罐头盒做外包装。 | 采用游戏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摸一摸的游戏中初步感受圆柱的特征。然后通过对比、辨析强化对圆柱的认识,使课堂自然、真实、生动 。学生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只是源于对圆柱的生活感受,而当他们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发现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兴奋的行为状态,就更容易参与到下面的问题解决中去。 | 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以及分析、比较,能够概括出圆柱的特征。 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理解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不同情况及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随机演示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有的学生会剪出不规则的图形,我们也做了相应准备。 在整个教学中,以师生共同探讨“圆柱”的特征为主线,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合作意识,力争促进学生的相互认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团结协作,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实践新课程中所提到的“人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 |
板书设计 | ||||
圆柱的认识底面---圆形---相等 长方形:长 = 圆柱的底面周长 侧面---曲面 侧面展开 宽 = 圆柱的高 高---无数条---相等 平行四边形:底 = 圆柱的底面周长 (两底面间的距离叫做高) 高 = 圆柱的高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1.在操作中体验。本课设计力求让学生亲身体验,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经历”一个又一个的学习活动,包括制作圆柱、卷圆柱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2.在体验中启动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发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做数学”的核心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和“创造出来”。3.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力图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以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开始,采用游戏导入,当学生从袋中摸出比较陌生的物体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这个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并不是流于形式。因为学生在触摸中初步感受了圆柱的特征,因而能准确地把它与学过的立体图形区别开。
第二,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让学生结合实物阅读教材进行自学,很好地利用了教材,并且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用“看一看”、“摸一摸”、“议一议”、“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几个活动连接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整体。
第三,注重学生多样化的思考策略。
教学中,充分为学生提供思考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让学生验证“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这一环节,学生的思维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课堂上我们听到学生说出了4种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名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
第四,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结束时为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为罐头厂家设计一个外包装。这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这一理念。
但精彩中难免也会有些遗憾:一是,语言有时不太准确。如:指着圆柱说“圆柱旁边有一个面是侧面”。过于急躁,如果说“圆柱除了两个底面还有一个曲面,它是圆柱的侧面”就会更好了。二是,应该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当有一个小组汇报出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时,应该就势引导学生演示,让学生发现它通过割补法也可以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反思了本节课,我有了一点教学重建的设想:对于“圆柱的高”的教学同样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这一环节的处理应再深入一些。上课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一下手中圆柱的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它的高有无数条,而且知道测量外侧的高比较方便,同时也为后面布置的实践作业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