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前面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通过创设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入手,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从而为后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做好铺垫。
2、本节课是让学生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并结合情景说出竖式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思,以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情分析
通过让学生背乘法口诀,进行口算测试,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扎实的。但是,在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还是比较难的。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欲望,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通过摆一摆花盆的活动,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并会利用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过思考、探索出除法竖式计算过程,进一步认识竖式计算这一基本方法的应用;
情感与态度: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表内除法竖式计算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表内除法,大家还记得吗?考考你们。
35÷7= 42÷6= 48÷8= 18÷3= 27÷9=
2、同学们表内除法的知识掌握得真好,那你们能用所学知识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吗?
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个?
(12÷6=2个)
3、同学们,除法算式里每个数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
(12是被除数,6是除数,2是商)
引入新课
1、通过谈校运会的内容,引入主题图的教学。
讲授新课
(一)主题图的教学
1、大家看看这幅图,你发现有哪些体育运动?校园布置了哪些美丽的东西?
(学生可能只是说有人打球,有花。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说完整。如:有10个人打球,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人。)
2、用收集到的数学信息写一道与除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考考自己的同桌。让同桌帮你解决。
3、全班交流,同学积极提问题,指名学生回答。
如:(生问:有10个人打球,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有几人?生答:10÷2=5人)
4、肯定学生的表现。
(设计目的:这是一幅校园风景图,虽然不是学生实际学习的校园,但对学生来讲既亲切又很陌生,这就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图中篮球场和跳绳两个情景导入知识,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再根据乘法口诀,使学生能简单的说出除法运算。)
(二)例一的教学
1、提出问题:一共有15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可以摆多少组?
2、让学生说说从题目中得到哪些信息,写出算式。(15÷5=3组)
3、师:以前我们学过笔算加法、减法,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4、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议一议,自己试着用竖式算15÷5= 。
(学生动手操作,认真思考并讨论,然后写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5、让几名学生上黑板写出自己的算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6、点评学生的算法。师生互动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出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以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先写“厂”表示除号。
(2)在除号里写被除数。
(3)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4)把商写在被除数上面,要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5)把除数5和商3的积写在被除数15的下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6)用被除数15减去5和3的乘积得0,表示15盆花正好全部分完。
7、组织学生比较除法竖式和加减法竖式的区别。
(设计目的: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的竖式认识和计算,教师一定要把步骤及各个部分的名称说清楚,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练习巩固
1、写好竖式让学生计算。
2、写横式,让学生自己列出竖式计算。81÷9= 20÷5= 16÷4= 9÷9=
3、判断:除法计算时容易出错的竖式。
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作业布置
1、列竖式计算
42÷7= 54÷9= 63÷7= 28÷4=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
15÷5 =3(组)
3……商
____
除数……5 /15……被除数
15……3与5的乘积
______
0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学生先评价。
2、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老师评价。
3、老师总结全班同学的整体表现情况。
教学反思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倡导一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从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校运会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时,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然后议一议,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能力;试着自己写出除法的竖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除法竖式的含义。
这节课虽然比较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我会太急告诉他们答案。如果让我重新再上一次,我会注重引导学生去理解,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同时,我相信我会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