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连乘(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
作者及工作单位 何艳香 南宁市隆安县布泉中心小学
教材分析
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充分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解决用乘法一步计算的问题,会用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并且在第四册已学过用加减两步计算的专题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是沟通简单问题和复杂问题的桥梁。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感到解决问题较难,特别是一碰到两步计算的问题更是无从下手,有的学生能够凭感觉列出算式,但说不清自己的解题思路。因此这节课要生活中的情景入手,结合直观图引导学生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多角度能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找出中间问题,能够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26 16:45 编辑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回顾,解决简单问题。。 | 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1、一栋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3间教室 ? 师生即时评价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并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对于能提出问题3的学生大力表扬,但暂且保留这个问题。 2、如果老师只给你一个问题,你能通过问题去寻找相关信息吗?出示: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如果老师再给你一个信息:每间教室有40名学生,还需知道什么信息?同学们真聪明不但会从信息去发现问题,还会从问题去寻找相关的信息。接下来老师要你们去解决更难的问题,有信心能解决吗?老师先带你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 出示校园图。这是我们学校中高年级教学楼。 师:想知道这栋教学楼一共有多少名学吗? | 学生有可能提出:1、“一共有多少间教室?”2、“一、二层有多少名学生?”3、 “5栋这样的教学楼一共有多少间教室?” 生可能提出::“要知道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生:还需知道有多少间教室。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列式解决问题。 欣赏教学楼图 生:想! |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数学知识连续性,系统性很强,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深化。此练习为学生寻找中间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为新课的学习分散了难点。 树立学生学习新知识 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能很快地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看到的情境图 | |
二、探究新知 |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完整出示信息和问题,让学生齐读。和以前我们学过的问题有什么不一样?还能用一步计算解决吗?出示简单的平面直观图,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列式计算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谁能把你的计算方法展示到黑板上?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也上来写一写。 1、理解第一种解法: 师:还有谁也是先算3×3=9?你们是怎么想到要先算3×3呢?(从哪里看出来) 引导学生说出要先算“一共有多少间教室”。 师根据学生汇报,在图上圈出先算的是什么。 师:9×40又是什么意思呢? 全班一起整理解题思路,师根据学生回答贴出数量关系 | 通过观察及听老师介绍发现:这栋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3间教室,每间教室有40名学生。 生齐读题目 生汇报 生根据题意和直观图列式,有困难的可以和老师或同学交流。 同桌之间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一样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可能列出: 3×3=9 9×40=36 3×3×40=360(名) 3×40=120 120×3=360 3×40×3=360(名) 生汇报; 生:求9个40是多少? | 让学生观察教学楼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收集数学信息,然后再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解决。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交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根据哪个信息,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沟通了信息和问题的桥梁,突出分析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结合直观图说解答思路,降低了学生表达的难度。 全班一起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利于数学模型的构建。 | |
三、应用反馈 四、总结、延伸。 | 2、理解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引导学生在图上圈出先的是哪一部分,再算哪一部分。 引导学生结合直观图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异同,揭示课题 4、解决课前学生提出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1、99页做一做。 2、练习:学校跑道长400米,我每天跑两圈,一个星期(7天)一共跑多少米?(能用两种方法列式的就用两种方法列)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 、出示一张车票,票价34元,4位老师往返一共需要多少钱?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判断哪个算式正确: 请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师总结,并布置课外作业:你能联系身边的事,编一道用两不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 生汇报 生圈一圈,说一说。 生:都是连乘;结果一样;第一步求的不一样。 全班一起解决。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生谈收获与体会 | 放手让学生自主理解第二种算法,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进一步巩固、应用 | |
板书设计 | ||||
解决问题(连乘)3×3=9(间)先算…… 3×40=120(名)先算…… 9×40=360(名)再算…… 3×120=360(名)再算…… 3×3×40=360(名) 3×40×3=360(名) 答:一共有360名学生。 |
教学反思:好的方面: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足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能够引导学生结合直观图来理解解题思路,有效地突破了难点。不足:课一开始设计的铺垫练习(2),实施起来学生感觉较难,说明课前备学生不够充分;课堂中时间的分配不太合理,在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中,由于怕学生不懂,引导得太多;让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时,学生都已经理解了,还让学生反复说,用了很多时间,导致后面练习反馈的时间较少;总之最大的问题是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应变能力较差。
听课教师点评:好的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结合直观图有效突破难点;交流中能够引导学生说出解答思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练习的设计从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不足:上课的语言较平淡,激励性的语言较少;当碰到学生不懂时老师操之过急;建议注意提炼课堂语言,调控好上课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