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
作者及工作单位 罗贤 北流市大里镇罗坡小学
教材分析
1、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从市场买回的苹果、鸡蛋和鱼的质量”,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质量单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而且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可以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
2.学生认知障碍点:在选择克与千克单位的时候可能会不去考虑填入之后的结果,且容易将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混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景和实际操作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知道用秤称质量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4.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品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他们的换算关系。
2.了解用秤的方法。
3.建立克和千克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24 16:17 编辑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境,电脑播放主题图。 | 1、出示主题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日常生活中表示物体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克或者千克来表示。(板书:克和千克) | 学生纷纷回答从图中所了解到的各种数据 | 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画中初步感知有关克与千克的知识。 | |
二、探究新知。 | 1、掂一掂,初步感知;比一比,找出关系;找一找,加深印象。 (1)出示2分硬币,请学生掂一掂它有多重。 (2)出示1袋1千克的盐请学生掂一掂它有多重。 (3)出示2袋500克的砂糖,让每位学生掂一掂。 让学生明确1枚2分硬币约重1克;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 师小结出:1千克=1000克 2、认识常见的秤 (1)师出示实物秤:磅秤、电子秤、盘秤、台秤、弹簧秤等。 (2)出示李奶奶从市场买了鸡蛋、苹果和鱼的图,引导学生提问题。 (3)引导学生明确,生活中,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也可以用“g”来表示。 (4)老师演示怎样用秤称物品的重量。 | 1、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有多重。 2、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的盐有多重。 3、学生掂一掂2袋500克的砂糖有多重。 4、学生找一找日常生活中1克或约1千克的物品 5、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哪种秤, 6、学习认识常用秤上的数值。 7、生观察了图画后提问题。 8、学生选择合适的秤动手称一称自己带来的物品有多重。 |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知1克、一千克的重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一千克的观念。 2、通过说一说、称一称,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一些常见秤的数值,巩固实际测量经验和质量观念。 | |
三、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 |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88页第一题。 2、出示健康秤,同学们排队称一称,并记录下自己的体重。 3、师小结。 | 1、生独立完成教材88页第一题。 2、称一称自己的体重。 3、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 | 让学生在实践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中实际的生活当中。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克和千克 克、千克是质量单位 1千克=1000克 1㎏=1000g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1、在掂一掂的过程中,对能够基本说出物体重量的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 2、在称一称过程中,对能够正确的使用秤来准确称出物体的重量的同学奖励五角星; 3、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
教学反思
1.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质量单位,所以有些陌生,理解起来也不是很容易,而且学生很容易将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混淆。
2.学生很容易判断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但是在选择单位的时候可能会不去考虑填入之后的结果,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1克大约是2分硬币那么重,1千克大约是一袋食盐那么重。
3.在本节课中,只有个别学生亲自称量了物体,在对秤的使用上如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去称一称物品的质量,就更能增加对克的和千克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形成克和千克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