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常用的计量单位》公开课教案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四年级数学下册《常用的计量单位》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 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教材第86~87页的内容,练习十八的第6~14题)
教学要求
  1.使同学系统地掌握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2.会正确判断平年和闰年。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
教学难点 弄清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三球仪,一千克的沙袋4袋,两分硬币8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要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必需用( )单位来计量。
  (2)要知道物体的外表大小,必需用( )单位来计量。
  二、教学新课
  1.教学重量单位。
  (1)今天,我们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必需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板书:重量单位)
  (2)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同学回答,老师依次板书:吨,千克,克)
  (3)大家掂一掂一些物品的重量,你感觉它有多重。老师把2分硬币和4个沙袋分给4个小组,互相掂一掂往后传。
  (4)指名说物品的重量。(1克和1千克)
  (5)吨是比千克重得多的单位。教室里有没有1吨重的东西?1吨是多少千克?
  (6)假若一个人有50千克,多少人才达到1吨重?
  (7)把进率填写在教材第86页的表中。
  (8)完成教材第86页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集体订正。
  2.教学时间单位。
  (1)很多同学都戴着手表,你们的手表是干什么的?(计时用的)
  (2)计时也就是满足人们知道时间长短的需要。想一想,要知道时间的长短,必需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板书:时间单位)
  (3)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年、月、日、时、分、秒)
  (4)你们知道日和年的来历吗?(假如有同学知道就让同学讲)
  (5)老师一边演示三球仪一边讲解:
  我们生活的地球,它一方面自身在转动,就是自转;另一方面,在自转的同时它还绕着太阳在旋转,就称为公转。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不过,由于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不是一个整天数,而是365天5小时48分 48秒,所以就规定1平年= 365天,这样每 4年大约少算 1天,所以规定每4年加1天,这年就叫闰年,有366天。
  (6)怎样判断一个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特别强调,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需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举例说明:如18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1800不是400的倍数,所以1800年不是闰年。
  (7)2000年是不是闰年?
  (8)在时间单位中,还有比年大的单位,叫做“世纪”。100年是一个世纪。如1900年到1999年是二十世纪, 2000年到2099年是二十一世纪。
  (9)翻开教材第87页,自身填时间进率表。
  (10)老师投影出示表格,订正。
  (11)老师小结: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间进率是60,1日是24时。做单位名称时,“分”不能记作“分钟”;“时”不能记作“小时。”
  三、巩固练习
  1.做教材第87页的“做一做”第1题。
  2.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14题。说判断方法。
  3.做练习十八的第6题,口算,集体订正。
  4.做练习十八的第 15*题。提示每个月的天数要记准。
  四、安排作业
  练习十八的第7~11题、13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6页计量的发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一5题。
教学目的:
1.使同学知道计量的发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操作、直观,使同学建立起正确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表象,比较系统地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其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投影仪,小绳,米尺,1平方米(一面画有100个方格)、I平方分米、1乎方
厘米的正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我想请大家先考虑一个问题。假如你到一个森林公园去玩,偶然看到;棵很粗的树,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做,才干更准确地将这棵树的树干有多粗讲述给自身的朋友
听?”
引导同学用“量”去解决这个问题。让同学自由发挥,正确的给予肯定。
二、教学计量的发生。
“刚才大家已经说了很多种方法。不论是用绳子围还是用手臂围,是不是都用到了测
量的方法?其实,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量物体的长度、量土地的面积、称物体的重量、计算劳动的时间等等。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等都是量。所有的量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计量,井用数表示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量的计量’中的‘常用的计量单位’。下面我们先看一下计量是怎样发生的?”
讲述的同时,板书课题:1.常用的计量单位
计量的发生
“早在古代,人们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就已经有了计量的需要。比方:拿两条绳子比比谁长谁短(教师演示)。由于有时不便于比较,比方黑板或桌子的长和宽就不能直接放到一起比较,人们就选定自身身体的某一局部的长度作为计量的规范,用它来量所要比较的两个物体的长短,这样就发生了计量的单位。例如,我国古代曾把中指顶端一节的长度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扌乍 )。”
教师先演示,再让同学比划比划“一寸”、“一尺”的长短,并实际丈量一下自身的课本有几寸或课桌有几扌乍 。
“这样利用一定的规范。就可以比较一些不便于直接比较的物体的长短。但是,由于使用这些自然的计量单位,量出的结果往往不一致,而引起混乱。因而逐渐发生了比较合理的计量制度,制定了统一的、精确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不过,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计量制度仍不相同。随着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增加,进一步要求建立全世界统一的计量制度。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我国已于1990年废除了与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不一致的市制单位,如长度单位丈、尺、寸,重量单位斤、两、钱,面积单位亩等,采用了以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法定计量单位。”
三、总结归纳长度单位
1.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已经学过的一些常用的计量单位。”
“假如想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需要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同学答出“用长度单位”后板书标题:长度单位
“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引导同学从大到小地说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以便于进一步复习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板书上述长度单位。
让同学拿出米尺,在米尺上指出1米的长度,并用伸直的双臂来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
再让同学先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然后用手势或手的一局部表
示出1分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刚才大家感受到了1米是这么长(教师演示),1分米是这么长,……(再接着演示1厘米、1毫米的长度。),那么谁能联系实际说说1千米有多长呢?”
让同学先想一想,
然后再引导性地提问:“l千米等于多少米呢?”
同学答出“l千米等于l000米”后,指出:“既然1千米等于1000米,也就是l千米有1000个1米这么长。1米是这么长(教师演示),所以1千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我们不能直接用手势表示。大家可以想想,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每一圈是200米,1千米应该是几圈呢?”
同学答“5圈”后再指出,大家课后去操场上跑跑,看自身跑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刚才大家说了,l千米=l000米(同时板书)。这就是说千米和米的进率是1000。那么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四个长度单位中,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请同学打开课本第85页,填写“常用的长度单位表”。
同时让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演写;
巡视同学填写完后,出示投影片:
常用的长度单位表
名称 千米(公里)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进率 1000 10 10 10
“刚才大家填写了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表。现在我问问你们,哪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引导同学答出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
“哪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呢?”
(米和厘米、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0。)着重强调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即1米=100厘米(板书此等式)。
“哪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呢?”
(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3.练习。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85页,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同时让一名同学在投影片上填写。
教师注意巡视,和时指导。
集体订正。在订正每一题的同时,让同学说说他们填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注意重点讨
论“900厘米=( )米”。
四、总结归纳面积单位 。
1.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下面再来复习面积单位。”
板书标题:面积单位
“我们学过,要知道物体的外表的大小,必需用面积单位来计量。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
引导同学答出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教师将准备好的1平方米、1平方分米、l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边上分别标上1米、1分米、1厘米)贴在黑板上,在纸的下端分别写上“1( )”。
教师再指着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提问:“这块正方形纸的面积是多少?”同学回答后,
再问“括号内应该填什么面积单位?”
同学答:填平方米。
接着,教师再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指着l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引导同学填出相应的面积单位。
填写完单位名称后,让同学对三块正方形的大小进行观察,看看它们各有多大。再指
导同学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平方米、1平方分米、l平方厘米的大小。教师要注意观察同学比划的情况,对表示得不正确的要和时纠正。
2.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大家知道了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分别是这么大。(教师指着三块正方形纸)那么,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同学答出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l00后,再问:“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 100而不是10呢?下面我们先来看图
教师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画有100个方格的一面),让同学观察后,引导他们说 出由于边长是1米的这块正方形纸可以划分成100个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
“除了这些面积单位外,我们还学过哪些更大的面积单位呢个”
(公顷和平方千米。)
“这两个单位是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那么,谁能说说1公顷是多大?1平方千米是 大?”
引导同学说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假如把上面这些面积单位依照从大到小曲顺序,应该怎样排列呢?”
指名一同学回答,教师把这些面积单位从大到小依次写在黑板上: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在这些单位中,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请同学们把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86页的面积单位表中。”
五、巩固练习
1.口答。
出示投影片。
l平方米=( )平方厘米 1公顷=(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平方米 l平方千米=( )公顷
1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000平方米=( )公顷
2.做一做。
做教科书第86页前半页“做一做”第2题。先让同学填在书上,再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过程。
3.做练习十八的第5题。
先让同学填在书上,再集体订正。
4.做练习十八的第2题的第1栏:目测教室的长和宽。
六、作业
奔习十八的第1—4题。
常用的计量单位(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的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以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6—14题。
教学目的:使同学比较系统地掌握常用的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以和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1千克的物品,投影仪,重量单位表、时间单位表的投影片;将练习十八的第6题制成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归纳总结重量单位
1.导入 课题。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要想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需要用长度单位来计量;要想知道物体外表的大小就需要用面积单位来计量。那么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需要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同学回答出“需要用重量单位来计量”后,教师导入 课题。
“我们今天就来归纳一下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
板书课题:重量单位
2.复习重量单位。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
引导同学答出“吨、千克(公斤)、克”。
“现在我给你们一些东西(包括两分硬币),大家相互传着掂量一下,自身手里拿的东西大约有多重?”
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分发给同学,让同学先感受其重量再说出大约有多重,以加深对1克和l千克的感知。
掂量物品,可让前后两排的四名同学为一组,相互根据自身的感受说出物品的重量。 掂量后,教师指名一些同学说说物品的重量。
然后问:“你们以前称过体重吗?谁能说说自身的体重是多少7”此时若发现有的同学用多少斤回答,应和时予以纠正,以强化同学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指名两、三个同学回答后,可继续问:“那么比千克重的单位有哪个呢?”同学会答出“吨”。
“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1吨重的东西吗?”由此向同学说明:1吨是比较大的重量单位,我们人体是无法直接感受其重量的,只能凭经验估量或用衡器丈量。
“不过,我想问问大家1吨等于多少千克?”(1000千克。)
“请大家想想,假若你们每人的体重平均是40千克,那么多少人的体重加起来才干达 到1吨呢?”(25人。)
“现在请大家将进率填写在教科书第86页上。”
同时让一同学填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教师可多指名几个同学回答填写的结果,并用投影映出正确的进率表。
3.做一做。
做教科书第86页“重量单位”的“做一做”第2题。
让同学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可以指名一同学念自身的答案,由教师在投影片上写,全体同学判断正确与否。
二、归纳总结时间单位
l.导入 课题。
“下面我想问问大家,你刚才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大约用了多长时间?”
(一分,两分。)注意“分”不要表述为“分钟”。
“你用到了什么计量单位?” (时间单位。)
“那么,我们要想知道时间的长短,是不是要用到时间单位来计量呢?”
板书课题:“时间单位”
2、教学日、年的来历和世纪。
“同学们以前听爸爸妈妈讲过日和年的来历吗?”
“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方面它要绕着自身的轴心转动,这就是自转;另一方面它还要绕着太阳旋转,这被称为公转。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年。不过,由于公转一周的时间不是整天数,而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因此就规定1平年有365天,这样每4年大约少算l天,从而又规定每4年加1天,这年叫做闰年,有366天。但是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只有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
“在时间单位中,比年大的单位是‘世纪’。通常是100年为一个世纪,比方,从公元1801年到1900年是十九世纪,2001年到2100年是二十一世纪。
3.复习时间单位表。
“1年有多少个月?”(12个月。)
“1个月有多少天?”引导同学按月叙述,二月应分平年闰年叙述。
“l天有多少小时?”(24小时。)再次强调“小时”在作为单位名称时应按规定记作 “时”。
“1小时等于多少分?”(60分9)
“1分等于多少秒?”(60秒。)
让同学将进率填写在书上。
填写快的同学可继续完成教科书第87页“做一做”的两道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八的第6题。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卡片,让同学抢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师读题目要求,再说出各个年份,让同学分别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
3. 做练习十八的第14题。
教师读题后,指名同学回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4.做练习十八的第13、19、11题。
先做第13题,让同学自身填写在教科书上。
同学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然后再集体订正,可以让同学说说自身的做法。
四、作业 。
练习十八的第7、8、10题。
第10题,要告诉同学本月的1号是星期几。
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做练习十八的第15*题和考虑题。
第15*题,因为无论是平年还是闰年,,只是二月份的天数不一样,而其它月份的天数都是一样的。所以第二、三、四季度都不变,分别是91天、92天和92天,而第一季度平年为90天,闰年为9l天。
考虑题的解法是:要盛出5千克水,关键是如何盛出1千克水、可以这样做:分3次把小水桶倒满,再倒进大水桶中,3小桶水是12千克,倒满大水桶后正好剩1千克水。然后把大水桶的水例掉,把l千克水倒入大水捅,再用小水桶盛满水倒进大水桶就得到5千克水。
常用的计量单位(二)
课题:计量的发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知道计量的发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同学上网查询、收集信息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的估测能力. 3.使同学知道量是人们生产实践中发生的,受到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使同学知道计量的发生,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进一步形成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熟记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导入 :在前几册中,我们已经分散地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首先我们来研究计量的发生.(板书课题:计量的发生)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计量的发生: (1)教师向同学介绍什么是量: 教师提问: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教师向同学说明:计时的时间是一种量. 教师接着问:你们还知道哪些量?(长度、面积、质量……) 教师说明:不能直接数,要用一定的单位来讲计量. 教师举例:如:要表示铅笔的长度,可以用1厘米做单位进行丈量,铅笔有几个1厘米,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教学量是怎样发生的: 教师向同学介绍:长度的发生 使同学明确:早在古代,人们就有计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较.比方,拿两条绳子比一比哪一条长,有时很不方便,人们就选取定自身身体的一局部长度作为计量的规范,把要比较的物体同身体上选定的那一局部长度来比较,这样就发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据人体的一局部长度来确定的,(投影出示如课本77页插图)把中指顶端一节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扎). 教师向同学介绍:面积的发生 关于面积计量的发生:古时候,尼罗河两岸土地肥沃,人们生活幸福,可是,尼罗河经常泛滥,冲毁两岸的田地、房屋,使人们的生活受到重大损失.洪水退去,人们经常为了土地的分割而发生抵触,由此人们发生了计量土地面积的大小(即面积)的需要,这就是最早面积计量的萌芽.【演示动画“面积计量的发生” 】 (3)由同学通过查找资料介绍关于量的发生. (4)关于计量单位的发展、统一 教师说明:在古代不同地区的人们采用的计量单位是不同的,人们交往起来很不方便,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发展成统一的精确的计量单位.我国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统一了度、量、衡的单位.我国原来使用市制的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有丈、尺、寸,质量单位有斤、两,面积单位有亩等,这些都在1990年废除了.为了更好的与世界接轨,我国现在法定的计量单位与国际通用的一致. (5)同学举例说出自身所知道常用的量? 教学长度单位:(板书:长度单位) (1)教师提问:要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必需用长度单位来计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教师提问:1厘米、1分米、1米到底有多长呢? 同学实践:找一找身体的哪局部与这些长度单位差不多?然后拿出直尺比一比. (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些长度.) (3)教师归纳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4)练习: ①估测一条线段的长度: a)说说你是怎样进行估测的? b)进行实际丈量:长度是多少?为什么? (线段中有几个1厘米,这条线段就是几厘米) ②3分米=( )厘米 80分米=()米 4千米=( )米 120厘米=()分米 小明的身高是135( ). 数学书的厚度是12(). 从甲城到乙城的铁路长120( ). 教学面积单位. 教师提问: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什么的? 使同学明确:要知道物体外表的大小,必需用面积单位来计算. 启发同学考虑: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让同学联系身边的实际说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 教师归纳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举例说明1平方千米、1公顷、有多大. 教师归纳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师指出:平方千米、公顷是计量士地面积的单位. 4.同学讨论: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意义不同;进率不同) 5.练习: (1)估测数学书封皮的大小. A.说说你是怎样进行估测的? B.丈量书皮的长和宽(取整厘米数),计算面积,看与估测的结果相差多少. (2)填空: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800平方分米=()平方米 4公顷=( )平方米1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课桌的面积是30( ).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 学校礼堂的面积是1200(). 三、巩固练习 1.让同学填写课本78、79页“常用面积单位表”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出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先目测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再实际量一量,把结果分别填在下表里,然后算出相差的数量.
[td=1,1,83]目测结果
[td=1,1,105]实际丈量结果
[td=1,1,72]相差数量
[/td]教室长
[td=1,1,83][td=1,1,105][td=1,1,72][/td]教室宽
[td=1,1,83][td=1,1,105][td=1,1,72]
3.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请同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演示动画“长度单位”】 张老师要搬新家了,请同学们帮助添置生活用 张老师要搬新家了,请同学们帮助添置生活用品:要为窗户添置窗帘、为写字台配上玻璃板、还要为单人床上配置床单.请同学们协助张老师算算:每样东西到底需要多少呢?(通过这个练习,使同学理解,在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窗帘、床单应该比实际窗户、床的大小要多一些,玻璃板的大小应与写字台的大小一样或略小一些.)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3.还有什么问题或补充的内容? 五、安排作业 量一量学校的篮球场或操场的长和宽,再算出球场或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板书设计 量的发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教材说明
这局部内容包括:计量的发生、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等。
教材在介绍计量的发生时,先说明什么是量。量与数不同,它的特点是不能直接数,必需用一定的量作单位来量(liáng),然后再用数表示出来。在实际世界中,量可以分为不连续量和连续量两种。像一个班里的同学有多少,学校里的树有多少,都是不连续量。而像长度、面积等都是连续量。我们在量的计量这一节中所学的长度、面积、质量和时间都是连续量。通常讲量是指连续量。要说明什么是量是比较难的,在小学不给出量的定义,只列举一些常见的量,如长度、面积、质量、时间等都是量。接着说明计量的发生和发展。着重说明计量是由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需要而发生的。计量的方法同计数单位和计数制度一样,也是经过很长的时间,逐渐完善起来的。教材中配合图例简单说明人类最原始的计量方法和所用的单位,指出古代的一寸和一尺的长度都用人体的一局部作规范。当然,也有选用其他的物体(如米粒的长度)作为计量的规范的。最后说明由于选定的单位规范不同逐渐制定了统一的、精确的计量单位。对于常用的计量单位,教材按长度、面积、质量和时间的顺序分别对已学过的各计量单位加以整理、总结。
在总结长度单位时,首先通过米尺和铁路里程碑协助复习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然后通过让同学自身填表来复习单位间的进率,突出米以下单位间是十进关系,而千米和米是千进关系。在这之后通过“做一做”中用手或胳臂表示出1米、1分米等有多出息一步巩固长度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并通过填空练习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总结面积单位的编排同长度类似,也是先通过图协助同学复习面积单位(主要是平方米和公顷)的大小,再让同学通过填表复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在第七册学习的面积单位的基础上整理成一个表,使同学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通过“做一做”第1题用手或胳臂表示出1平方米、1平方分米等面积的大小,使同学进一步巩固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大小的表象,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在练习里配合上面的内容布置一定的练习题。其中特别加强了联系实际的练习题,如练习十八第1题是让同学自身动手进行丈量,以此来协助同学熟悉所学的长度单位。要求先目测,以培养同学初步目测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同学加深对所学计量单位的感性认识,使同学既牢固地掌握有关的计量知识,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这局部内容用1课时教学。教学计量的发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内容,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3题。
2.教学计量的发生时,要着重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1)先要向同学说明什么是量。可以举书上的几个例子,告诉同学长度、面积、质量、时间等都是量。然后可以说明这些量的特点是不能够直接数出来有多少,必需用一定的量作单位来计量,比方要表示铅笔的长度,可以用1厘米长的一段来计量,量得铅笔有这样的18段,就是长18厘米。
(2)说明古代是如何计量的,计量单位是怎样发生的。要说明人们在古代已有了计量物体长短、大小、轻重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较。由于直接比较有时不方便,人们就选定自身身体的一局部长度,把要比较的物体都同身体上选定的那局部长度来比较。这样就发生了计量的规范,也就发生了计量的单位。可以结合着课本的图说明古代的计量单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据人体的一局部长度来确定的。
(3)说明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渐发展成统一的、精确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制度。可以说明古代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计量单位,人们来往交易很不方便。所以,以后逐渐制定了统一的、精确的计量单位。我国原来用的计量单位与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不一致。例如,长度单位丈、尺、寸,质量单位斤、两、钱,面积单位亩等,1990年都已废除。现在法定的计量单位与国际通用的一致,就便于国际交流。
3.教学长度单位时,可先提问同学: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让同学拿出自身的米尺指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有多长。千米不能直接指出,可以联系实际,如从校门到什么地方长1千米。然后试做“做一做”第1题。让同学比划比划,巩固这些长度单位的表象。然后引导同学把这些单位整理成一个表。之后,可让同学在书上的表里填出相邻两单位间的进率。再提问同学哪些单位间的进率是10,哪些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主要记住1米=100厘米。)哪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之后可以试做“做一做”第2题,做完再让同学说说名数间进行改写的过程。如1千米=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等。
4.教学面积单位时,可参考长度单位的教学方法。教学时,也要注意给出准确的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可按以下顺序进行教学。
(1)让同学回忆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同学边说教师边把准备好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方形纸贴在黑板上,并写出单位名称。同学也拿出自身准备好的1平方米、1平方分米进行观察。然后让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做一做”第1题),使同学建立正确的面积单位大小的表象。接着让同学说出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可以让同学说说为什么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而不是10,以加深理解,并同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区分清楚。
(2)提问同学:我们学过哪些更大的面积单位?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怎样排列?教师随后把这些面积单位依次写在黑板上。再提问这两个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让同学在课本上的面积单位表中填写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填完可以就单位表进行一些练习,如:
 1平方米=(  )平方厘米
  1公顷=(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平方米
然后可以练习“做一做”第2题。也可让同学说说计算过程。

 
热门四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