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度量》公开课教案(和综合资源)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四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度量》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让同学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动身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认识射线。
师:同学们,你们昨晚做了老师安排的实验(参见教材第35页右上角的情境图)吗?你们观察穿过小孔的手电筒的光线了吗?像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我们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与我们学过的线段相比,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教师边说边画出图:


师:谁来说一说线段是怎么样的?
指名同学回答,教师画出线段:

师:我们可以把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看成是射线。你还能举出一些射线的例子吗?(同学举例。)
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得出射线的特征。板书:一个端点,无限延长。
师:像这样的射线你能画一画吗?
同学自身画射线。
2.认识直线。
师:(画出一条直线)这是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仔细看一看,与前面的线段和射线比一比,你自身也画几条直线。
同学画直线,教师巡视。
反馈评价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了各种各样的直线让同学判断。如下图:
(1) (2) (3) (4)
3.比较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
师: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发现填在表格中。
图形
端点个数
延长情况
直线
线段
射线
4.完成“做一做”。
反馈时引导同学得出结论:从一点动身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二、认识角
师:你们能画几个不同的角吗?
同学画角。
师:(指画过的图)刚才我们从一点动身画了那么多射线,其实这里从一点动身的每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描出其中的两条射线)。那究竟什么是角、该怎样来表示角呢?大家打开教科书第36页看一看。
同学看书。
师:请你把刚才画的角标上角的符号,记一记,读一读。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延伸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table]
1.直线、线段和角。
这一小节分三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通过实验,让同学观察从小孔射出的手电筒的光线,直观描述了什么是射线和直线。并进一步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第二个层次,让同学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从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巩固对直线和射线的认识。第三个层次,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复习角的各局部名称和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做一做”的两道题目,目的是让同学在按要求画射线和直线的过程中,感悟到:“从一点动身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教学时要掌握好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直线和射线的认识上,关键要让同学搞清楚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可以让同学把讨论的结果填入下表。
图形
端点个数
延长情况
线段
射线
直线
对于“角”,同学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了角的各局部名称。这节课着重是要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含义。角的表示法是一种规定,可以直接告诉同学,也可以让他们自学教材,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同学看清写法,不要写成小于号。
2.角的度量。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首先,借助两个同学比较角的大小的情境图,引出“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拿半圆分成180等份说明1°角有多大,并配以1°角的直观图示,使同学形成1°角的正确表象。接着让同学讨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第二个层次,让同学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
“做一做”的三道题目,在进一步巩固量角方法的同时,注意让同学积累一些常见的角的大小的表象和估计意识的培养。例如,第1题,让同学观察量角器,看一看30°、45°、60°、90°、120°的角分别有多大;第3题,要求同学先估计再量一量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
教学时要充沛估计同学学习的起点,给予同学自主学习的空间。首先,可以让每个同学画一个角,同桌间比较角的大小。引导同学研讨并发现:当两个角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情况下,可以用量角器丈量出各自的度数,再进行比较。接着,可以要求同学先自身尝试量一量所画角的度数。反馈时,再引导同学观察量角器的构造,看一看上面的刻度和数据,并归纳量角的方法。应强调: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关于量角的具体步骤,教材给同学留出了考虑和探究的空间,需要教师加以补充说明。然后要求同学量出教材上∠1和∠2的度数,并比较丈量的方法的异同,从而理解量角器上两排刻度的用处。在完成“做一做”三道题目的基础上,再组织学习例1。让同学通过两组角的丈量再次感悟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
3.关于练习四中一些习题的说明与教学建议。
练习中加强操作,通过第3、5、6、7等题,让同学折纸和用三角板拼摆出、量出、画出一些特殊度数的角,使同学加深对这些角的大小的印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3题,要求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一方面用来巩固量角的方法,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带着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第5题,要求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打开后再沿一条对角线对折,再打开,然后分别找出45°、90°、135°的角,假如同学有困难,可适当启发。折成直角后,再折一折,就是45°,打开一个直角,就组成135°。把一个45°角平均折成3份,取两份,再和45°角合在一起就拼成75°角了。
第6题,要求用一副三角尺拼出75°、105°、120°、135°、150°、180°的角。假如同学有困难,可以提示他们先想一下两个三角板每个角各是多少度,然后启发同学想,利用三角板上的角怎样组合才干拼出题目中要求的各个角度。
第7题,要求同学量出各角的度数,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由于这四个角之间的特殊关系,在巩固量角方法的同时,也为平角和周角的学习作些准备。
4.角的分类。
角的分类是在同学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例2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图,引出了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例3是让同学研讨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重点是要引导同学依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接着,由小精灵针对相互关联的四个角,提出问题“右图中只量一个角的度数,你能说出其他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吗?”让同学利用平角和周角来求出两相交直线所成的四个角的大小。
周角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周角比较特殊,角的两条边重合。教师在教学前要准备一些实物和教具,如折扇、用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等。教学时,可以拿出折扇慢慢打开,使同学看清扇子把转了一圈,然后再通过活动角演示画出书上的周角,让同学观察周角的画法,指一指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从而明确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
5.按给定的度数画角。
教材说明了画角的三个步骤,便于同学依照规定的步骤去画,初步培养同学作图的能力。
因为有了前面量角的基础,教学时,可以先让同学尝试着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反馈评价时再强调画角的具体步骤,并在黑板上用大的量角器做必要的演示。然后再让同学画几个指定度数的角,由同桌用量角器协助检查度数是否准确。这样,也加强了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6.关于练习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编排的七道题目,在练习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力求体现多样化和层次性;从练习设计的意图来看,除了起到巩固和深化有关角的知识外,比较注重同学估算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如第1题,要求同学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第3题,要求同学先旋转硬纸条按指定度数组成角,再用量角器量一量,看自身估计得准不准;第5题,要求用长方形纸折出指定度数的角,观察对折3次后展开的一张圆形纸可以得到哪些角;第6题,要求用一副三角板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时,要充沛挖掘习题中蕴涵的教学价值,和时根据反馈的信息加以点拨和引导。如第2题,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并说出分别是哪一种角。反馈时,除了检查画出的角的度数是否准确、说出的角的种类是否有误,还应要求同学说出画出这些角的方法,究竟是用量角器、三角板还是其它的工具,以突出“合适”的含义,体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评价理念。再如第7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学习的,正确答案是两个图中的∠1和∠2都相等。反馈时也应要求说出理由,以培养同学有理有据地考虑问题的能力。
[/table]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同学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和操作活动,使同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同学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同学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
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

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和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画指定度数的角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笼统。同学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同学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同学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同学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丈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同学对图形的认识。
教学建议
1.恰当掌握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着眼掌握教学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理顺学科教学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因为它直接指导和影响着具体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尽管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少,课时也不多,同学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教师同样需要把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每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同学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在实际世界中找到“原型”,儿童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数学终究是笼统的,也有相当一局部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笼统,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协助同学理解其含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数学中所说的“点”是没有大小的,“线”是没有粗细的,“面”是没有厚薄的。正因为如此,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都能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的生活经验不只不能促进同学的数学学习,甚至发生负面影响。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日常生活中的牛角、羊角,甚至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角”等时常会对同学的数学学习发生干扰。因此,教学时必需注意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同学的生活经验。
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同学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和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习中布置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同学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同学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同学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充沛考虑同学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同学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4.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局部,同学对数学的学习不单纯是数的计算,形的研究,贯穿始终的恰恰是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抓住有利因素,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同学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就可以渗透极限的思想、猜测和验证的方法。
5.本单元可用4课时完成。
教材说明
这局部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和射线、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1.直线、线段、射线
线段在前面已出现过,但只是直观的描述。这里首先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让同学认识直线,并进一步指出直线是无限长的。对线段则用定义的形式给出,使同学明确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线的一局部。在此基础上,引入射线概念,指出射线有一个端点,也是无限长。这样就使同学明确掌握三个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为进一步学习图形的知识打好基础。
2.角
同学在前几册对角也有了初步认识。这里讲角的概念时,先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说明角的各局部名称。然后通过实物操作,用运动的观点说明角的概念,使同学初步理解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为下面引进直角、平角和周角等概念做准备。在这基础上讲角大小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先直接比,说明这也是一种比的方法。通过直接的比,便于同学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间接比较角的大小做了铺垫。
3.角的度量
讲角的度量,先引入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拿半圆分成180等份说明1°角有多大,并配以1°角的直观图示,使同学形成1°角的正确表象。接着讲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着重说明怎样读量角器上的刻度。最后通过实际度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为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同学能正确量出角的度数,在“做一做”和练习二十八中注意角的位置有些变化。此外在练习中还注意联系实际,如量少先队中队旗上的角,量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
4.角的分类
角的分类是在同学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教材通过折纸和用量角器量角,知道直角等于90°,然后利用直角引出平角,得到两个直角是一个平角,平角等于180°。在直角和平角的基础上再通过丈量介绍了锐角和钝角。最后借助实物和教具演示说明周角。周角比较特殊,角的两条边重合,教材给出折扇实物,通过教具演示,协助同学理解。并说明周角和直角、平角的关系。
5.角的画法
角的画法的教学,按给定的度数画角。由于画起来稍复杂,教材通过例题,说明画角的三个步骤,便于同学依照规定的步骤去画,初步培养同学作图的能力。
为了加深同学对各种角的认识,练习中加强操作,通过第14、15、17、19等题,让同学折纸和用三角板拼摆量出、画出一些特殊度数的角,使同学对它们的大小加深印象。通过第20题加强同学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判断。第24*题渗透等量变换思想。
教学建议
1.这局部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教学直线、射线和线段,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周角,角的画法,完成练习二十八的第1~21题。
2.上课前可以先让同学准备硬纸条做的活动角和两个角,为比较角的大小做准备。
3.教学直线、线段和射线时,可以先复习一下线段。教师可以拿一条长线用两手把一局部拉直,然后可以再让两个同学把一局部拉直,使同学认识什么是直线,体会直线的特点首先是直。接着,还要指出直线是无限长的,可以延伸得很长很长,而且不论延伸多么长,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但是实际画直线时,不可能画出无限长的直线,只能不画出端点来表示,没有端点就表示可以无限延伸。
教学线段要在画直线的基础上进行。在直线上点两个点,指出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然后提问:线段有什么特点?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使同学明确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是直线的一局部。
然后教师说明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图形叫做射线。教师可照下面的方法画射线:先画一条线段,但只画出一个端点,表示无端点的一方无限长,然后提问:射线有什么特点?使同学明确射线也是无限长的,只有一个端点。因为直线和射线都不可以度量,因此不能比长短。
然后引导同学比较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一起点和不同点。借助图示使同学明确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直线 无限长 没有端点
射线 无限长 一个端点

线段 有限长 两个端点
4.教学角的认识时,由于同学有一定的基础,可不从实物引入。可让同学举实例,着重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概念。先让同学指出书上三个角的边和顶点。然后提问:角的两条边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使同学明确角的边只有一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因此是射线。从而引出角的概念,以和角上的各局部名称。再说明角的表示法。让同学看清写法,不要写成小于号“<”。
5.教学角的大小比较前,教师先给每个同学剪三个角(其中两个一样大,另一个稍大);或者给同学准备一些活动角。教学角的大小比较时,先拿出准备好的用硬纸条做的活动角。着重向同学说明,按住活动的角的一个硬纸条,也就是使一条边不动,然后转动另一个硬纸条,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角。然后让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角,提出书上的问题,让同学自身直接比较。注意指导同学比的方法,强调先使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再看另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那个角就大。假如另一条也重合,那么这两个角就相等。在同学做完“做一做”中的练习后,还可以让同学再说说怎么确定一个角比另一个角大,或者小,或者相等。
6.教学角的度量时,先要说明量角的大小也要有度量的工具,即量角器。还要确定计量角的单位,说明它的单位是度。然后可以拿出较大的半圆,实际分成了180等份,说明1份是1度,用符号“°”表示。并让同学看书上的图示。同时教师在演示用量角器上标出1°角,协助同学建立1°的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然后让同学拿出量角器来,观察它的构造,看看它上面的刻度和数字。在演示用量角器量角时,可依照书上叙述的方法进行。由于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要注意引导同学学会读出量得的度数。关键是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使角的第一条边与零刻度线重合,0°在哪个圈上,就在那个圈上找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一边演示一边让同学对着书上的角用量角器丈量。
7.研究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可以先让同学观察一下书上两个角的大小,并估计一下,再实际量一量。在同学得出两个角一样大时,再提问:看角的大小主要根据什么来确定,是根据所画的边的长短确定角的大小吗?还可以利用活动角使同学明确,角的大小看所画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所成的角就越大。角的大小同所画边的长短无关。还可以引导同学回忆刚才讲的角的边是射线,是无限长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在同学练习“做一做”时注意巡视。
8.教学角的分类时,可以让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书上的步骤对折,再对折。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让同学量一量这个直角有多少度。从而得出直角是90°。然后再把折好的纸打开一折,提出书上的问题,引导同学回答。使同学明确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它的度数是180°,再让同学指指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在哪里,使同学看到角的顶点没有变化,而它的两条边是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概括出平角的定义。还可以让同学用硬纸条做一个活动的角,使一个硬纸条旋转形成一个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然后让同学说出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9.教学锐角、钝角时,可以使用活动的角来演示。使同学明确锐角和钝角的范围。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是钝角。然后可以依照125页“做一做”第1题,让同学观察周围哪些物体平面的角是锐角或钝角。以加深同学对锐角、钝角的印象。
10.周角是选学内容。教学周角时,可拿出折扇慢慢打开,使同学看清扇子把转了一圈,然后再通过教具演示画出书上的周角,让同学看清周角的画法。也可让同学指指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同学明确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然后可提问:周角和平角、直角的关系。使同学看到,周角是2个平角,也是4个直角。1个周角是360°。
11.教学按指定度数画角时,可按教材上叙述的步骤进行。在黑板上用大的量角器边演示,边指导同学一步步画。开始不能要求画得太快,以后逐渐提高要求。按3个步骤画完后,还可以问问同学画的步骤是什么,强调要严格依照步骤画。在同学练习“做一做”时,教师要巡视了解同学是否依照步骤画,度数是否准确。同学有困难的,要加以辅导、协助。
12.关于练习二十八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6题,∠1、∠2实际上是56°18′,∠3是112°36′。因为没有学过量角的单位“分”,只要量出56°、113°即可。
第7题,2时、3时、4时,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角度分别是60°、90°和120°。(钟面的中心平均分成12份,每份所对的角是360°÷12=30°。)
第9题,订正时,可以把这些角画出来,协助同学更清楚地看到哪几个角小于90°,哪几个角大于90°。
第10题,可借助量角器或三角板进行。
第12题,答案如下:

第14题,先让同学量两个三角板中每个角各是多少度,然后启发同学想,利用三角板中的角怎样组合才干拼成题目中要求的各个角度。
第15题,同学若有困难,可适当启发。折成直角后,再折一折,就是45°。打开一个直角,就组成135°。把一个45°角平均折成3份,取两份,再和45°角合在一起就拼成75°角了。

第20题,订正时,要注意让同学说说判断的理由,培养同学依据定义进行判断的能力。
第22*题,答案是3个锐角,2个直角,1个钝角。
第23*题,答案是数字3或9,360°,周角。
第24*题,左图∠1=90°-∠3,∠2=90°-∠3,所以∠1=∠2。右图∠1=180°-∠3,∠2=180°-∠3,所以∠1=∠2。

第25*题,五角星每个角是36°。画五角星时,可先画一个36°角,在角的两边取等长(如3厘米)。再在两边另一端各在角内画一个36°角,仍取等长(3厘米)。再连接另一端就组成一个五角星。

第129页考虑题的解法为:若把折起来的纸打开,就可以看到∠1、∠2和∠3组成了一个平角,而∠2和∠3相等。所以∠2=(180°-30°)÷2=75°。

 
热门四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