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中位数众数
作者及工作单位 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第二小学 杨文海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再认识中位数与众数统计量,是一堂概念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学上注意启发学生对数据的分析,把概念融入感知理解中,同时又把学到的知识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学情分析
1.本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的知识,会求平均数。平均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较大,而学生在生活中较少注意到中位数、众数。所以教学以平均数引入,回忆旧知,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通过数据分析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产生用一个新的数据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自然地引入中位数、众数,这样教学源于学生的需要,学生对知识更易接受和理解。
2.学生认知障碍点:具体情境中选择统计量有时不是唯一的。合理的就是对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解释其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能在具体问题中理解意义,根据具体情境合理选择。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16 16:28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一、 课前了解。
二、 二、 情境引入
三、探究中位数众数
四、拓展延伸
五、总结提高
一、关于平均数,你知道哪些?
二.出示信息:王叔叔月工资900元,他所在的公司员工平均工资是1000元。
你认为王叔叔的工资在公司中处于什么不平?
出示工资单,以工资单为学习内容,以问题引发议论,揭示概念。
(1)员工3就是王叔叔,你还认为他的工资是处于中下水平吗?
(提问2人)
(2)这里用平均数反映员工的月工资水平,你认为合适吗?说说你的意见。
(同桌议一议,指名回答)
引出极端数据,指出什么是极端数据。
(3)你认为哪个数据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中等水平?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4)小组代表汇报:
(5).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认识中位数和众数。
提出问题:
如果又招来一名新员工,月工资是500元,中位数、众数是什么?如果招来的是两名新员工,月工资都是500元呢?
(6)小结:什么是中位数,众数。
(补充题以小黑板出示)
1.下面是某小学五年级各班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19,20,21,21,24.
(1) 用什么数可以较好地反映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2) 如果将24改为49 ,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有什么变化?
(3) 如果将24改为53呢?
(多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修正教学思路)
2.一组数据中再增加一个数据,平均数会怎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1.学生可能说平均数就是移多补少,把几个数都匀相等。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平均数反映整体水平。
学生认为王叔叔工资太低了,是公司的中下水平,因为他所在的公司员工平均工资是1000元。
1.学生发现王叔叔的工资是排名第3个,工资蛮高的,并不是工资处于中下水平。
2.计算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发现题目没有错。
3.发现用平均数反映员工的月工资水平不合适。是出现了极端数据
4.问题(3)、(4)的讨论引出中位数、众数。
5、学生可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中位数、众数的理解。
第1题预计学生能较好地回答,并说出什么想的。
第2题,预计学生的回答会精彩纷呈。
学生 可能说自己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认识和理解。也可能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情绪体验。
话题唤起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回忆。为后续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不直接引出工资表,创设情境,为后续引发认识冲突。
问题的情境,通过对平均数的分析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分析问题、学会思考的能力。优点是不是直白地“告诉”,而是发挥老师的合作、指导的作用。
第1题改变数据,让学生注意对数据的分析,加深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理解。
第2 题是一道思维开放题,旨在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通过对这节课的总结和反思,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板书设计
中位数众数
1. 平均数:一组数据出现极端数据,平均数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2. 中位数: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不一定有众数。
4. 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
这是本人精心设计的一堂课,自认为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设置思维障碍,引发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设计的情景先说王叔叔的工资是900元,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是1000元,你认为王叔叔的工资在公司中处于什么不平?当学生认为王叔叔的工资低于公司的整体水平的时候,再出示公司的员工工资单,发现王叔叔的工资竟然排名在第三个。由此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发现一组数据出现极端数据,平均数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二.通过学生交流,探究什么数据能反映王叔叔公司的工资水平。中位数与众数两个统计量不是由老师的嘴巴讲出来,而是学生意识到这样的两个统计量能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体现了课标精神: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三.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暴露学生的思维,由此课堂生成的资源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比如一个学生说,一组数据没有极端数据,用平均数反映这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而另一个学生说平均数不好,因为还要计算,还不如用中位数和众数。
不足之处:课堂如果用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时间利用得好,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下次教学在这方面加以改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