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反思




《变不可能为可能》—— 一节普通的研究课的惊喜
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总觉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上过第一课时后,要磨好几课时,同学才干掌握。因此,有老师劝我不要上这个内容,我自身也有这个想法。业务学习那天聊起这个话题,有不同的声音:难上的课,就应该研究研究。对呀,挑战一回,看当堂课能不能学会。我不再犹豫了,决定研究课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关注同学的起点,突破难点。
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知识链接和战略方法的沟通,引导同学沿分步算式去寻求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和两积之和,从竖式的各层积动身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相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学在反复体味中感悟横竖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利用生成型资源,启发同学想出好方法 ——用小正方形纸片遮挡住某一数字,防止“交叉乘”。真是小纸片用处大!
二、将估算、口算、笔算、验算有机结合起来。
用计算来解决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根据题目的特点做出判断,再根据需要将估算、口算、笔算有机结合,为确认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的验算是必需的。
三、组织分层练习,重视反馈。
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练习: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2)试一试
(3)会验算吗?一组做一题 33×21
45×12
13×52
23×14
(4)改错。
(5)竞赛。同桌2人一组,
每人完成两题,先做好的可以指导另一人完成,比一比哪一组合作的好?
14×52=
26×24=
同学已掌握了算理和算法,但对计算并不很熟练,如何让同学主动去计算,以达到熟练计算的效果呢?我布置了竞赛这一环节,让同学通过竞赛来提高计算的积极性。完成得较好,只有个他人错。 所以顺理成章地推出我的奖励 ——今天你们表示得非常出色,课堂上基本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身手,出乎老师的意料,所以老师将给大家一份惊喜:你们吃过“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吗? 老师给代伙的同学烧了一样菜,给不代伙的准备了点心,老师公平吧。
餐后辅导,让同学做了四道竖式计算,34人中,3 人积的对位错、4人计算错、只有3人“交叉”乘。第二天交上来的家庭作业,有5人错,其中2人“交叉乘”。跟我当时教的三(2)班比,错的少多了,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培养同学细心计算的习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计算过程还有进位问题。首先我要求同学书写一要清晰,二要有条理,其次还要求同学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在计算过程中有效地对各环节实施自我监控,特别要关注自身易出错的环节。
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我按公开课教案方案,首先出示教学挂图,让同学了解了信息: “一份牛奶全月28元,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多数同学很快列出算式,28×12 ,我又让同学自主探索算法。很多同学拿着笔不知从哪入手下笔,我又对同学说,你能不能尝试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呢?在我鼓劲之下,同学开始了尝试与探索,不一会小手一只只的举起来。通过交流,全班一共发现了两种解法:
生1:28×6=168 168×2=336(先算半年的钱,再算一年的钱)
生2:28×10=280 28×2=56 280+56=336(先算10个月的钱,再算2个月的钱,最后把两局部合起来。)我对同学的回答即使给予肯定。
在教学28乘12列竖式计算这一环节时,我没有直接教给方法,而是鼓励同学利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计算。第一步积的书写没有困难,因为同学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基础。接下来该怎么算?第二步积的书写格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一阵缄默过后,有个别同学开始举起了手,甚至有个别同学已经脱口说出了答案。但我没有急于让他们回答,追问想法。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满脸困惑的同学,假如你能自身解决这个问题,就独立解决;如需讨论,可以与你的同桌或前后桌讨论。接下来,我看到多数同学都行动起来,巡视了一周,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写对了,有局部同学书写格式错误,还有少一局部同学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就适时引导同学观察十位上的1应该是10,第二步的积实际上是28乘10=280,那现在再来试试会不会写了?这时极一局部同学已经会了,我让两名同学板演竖式,不会的同学看看黑板上的写法,从而理解算理。
但在作业过程中 ,却让我措手不和,又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又不会对位。我寻找原因,发现回答问题的只有一局部同学,而剩下的这三分之一可能没听明白,只是人云亦云。所以在教学时,要让所有同学都有所收获,只有个别同学发言或板演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需让每个同学亲历学习过程,只有亲自参与实践,才干真正理解。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同学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学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只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设计原则之一:计算与应用结合,体验计算是有用。因此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尝试寻找方法巩固方法学以致用。让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研讨计算方法,使同学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设计原则之二: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并进行优化,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解决买24本树需要多少元时,同学寻找了很多方法。有的用了拆数,有的用了连乘,有的用了课外学习的竖式。到底哪些方法是通用的?哪些方法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应当肯定同学正确的想法,更应当引导同学进行合理的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原则之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同学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掌握乘的顺序;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结合具体情境,既能沟通横式与竖式间的联系,又能有助于同学理解乘的顺序(每一步的由来),对位的问题。脱离具体情境说说怎么计算,从具体到笼统,协助同学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

 
热门三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