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因此可见,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处在邻近发展区内,做到“以学定教”,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奥运开幕(认识分)》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续学习有关时间知识和计算经过时间的基础。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钟面结构的认识,二是时间单位时分的认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三是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刻。对于抽象的时间单位时和分,由于日常生活的需要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导致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钟面内容的认识往往不够准确。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估计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通过观察钟面,预习课本能够自己获得的知识有:
1、了解钟面结构,知道钟面上有12个表示时间的数,能分清时针和分针,能数出大格的个数,算出小格的个数;
2、了解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初步认识1时和1分;
3、认读并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精确到分的时间(限于简单、易辩认的时刻)。
可能出现的学习困难及教学对策:
1、对于1时、1分的实际意义和时间长短没有亲身体会,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活动,通过互助交流、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做”中认识1时有多长、1分有多短,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2、由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对十进关系的认识影响到他们对六十进制的理解,所以对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不够清晰。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学理论表明:“只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研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研究问题的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地发展。”因此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拨钟面的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针、时针走动的方向,快慢及走过的格数的动态过程中实际体验“1时=60分” ,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和较丰富的主观感受。最后通过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题练习加以巩固强化。
3、对于精确到分的钟面时刻认读和书写,学生可能对接近整时的时刻认读到底是几时分辨不清,对于不满10分的时刻书写易出错。需要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在集体订正时开展争辩活动,引导出错的学生仔细观察时针的位置,必要时可以在钟面上拨出两个时间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二者的差异。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应合理把握好学习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迁移,真正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就像一位教育家所说,“要把学生引向一个地方,首先得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