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分香蕉”之前教材创设了三个“分一分”的实践活动,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运用具体的操作活动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深刻地体验到平均分的意义。本课主要是在前面丰富体验的基础上,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活动引出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的过程。

学情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而且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很高涨。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2、学生年龄小刚开始接触除法会有一定困难,所以老师要多引导,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数一数等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和除法的意义。
难点: 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同学们,今天,智慧老爷爷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这两位客人我们在分桃子的时候已经见过了,大家知道是谁了吗?(猴哥哥和猴弟弟)。对,大家的记性真好!(出示猴哥哥和猴弟弟挂图)。智慧老爷爷听说:这两调皮的家伙特别爱吃香蕉。于是他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来招待它们。大家数数看老爷爷拿出了多少根香蕉呢?(出示香蕉挂图)(12根)。对!他想:要是把这些香蕉给这两只小猴子分不公平,这两小鬼可能会闹翻天。所以老爷爷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愿意)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分香蕉”吧!(板书课题)进入故事情境,数出香蕉数,做好帮智慧老爷爷的准备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分一分的情境,符合学生帮助别人的心理,学生很容易进入问题的情境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师:那么怎样才能分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吗?生:分的一样多或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师:要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也就是说:要把12平均分成几份呢?(2份)每份应该是几根呢?大家现在用小棒代替香蕉来分一分。(1)、两人一组,用小棒代替香蕉,进行分香蕉活动。(2)、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分的?每份最后是几根?    生1:我是1根1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2:我是2根2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3:我是想乘法口决二六十二,每只分得6根。……(3)、归纳:不论怎样分,每只小猴最后都能得到6根。(4)、师:也就是说: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板书) 师:在数学王国里像这样表示平均分,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板书)(边说算式中每个数与符号的意义边写出算式)(5)、算式的读法:(板书)  12÷2  读作: 12除以6 (6)、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板书)   12    ÷    2   =   6(根)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1、分一分2、说一说3、认识除法算式以及算式各部分名称和意义学生已经有了多次平均分的操作经验,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请学生用小棒摆独立解决: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有了正确的答案后,由教师出示相应的除法算式,是考虑到第一次出现除法算式,由教师出示规范的写法,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学生的记忆会比较深刻。对于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能促进学生对具体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与抽象除法算式的联系的理解,也就是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有了现实的依托。只有解释清楚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才算是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所以应该重点让学生解释表达。
2、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多少个盘子?(板书)师:智慧老爷爷现在想把12根香蕉,每4根成1盘。大家想一想:需要多少个盘子呢?(3个)师:这是不是平均分问题呢?(是)师:那你们会用算式表示吗?    12÷4=3(个)(师板书)师:“12÷4”怎样读?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认识吗?12、4、3各表示什么?学生动手,独立分后同桌互相说。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读法和算式各部分名称?12、3、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在前面的环节中,由教师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给了学生理解的空间,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初步建立了解决类似平均分问题的模型,接着继续独立解决:12根香蕉,每4根装一盘,可以装几盘?并让学生尝试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结合具体情境描述除法算式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第二次平均分之后就让学生尝试写除法算式,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对模型进一步的建立与巩固
3、试一试(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2)、12根香蕉,每6根香蕉分成1份,可以分成几份?学生动手巩固练习结合本节课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围绕重、难点,巩固新知。加深同学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达到学以致用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说收获
让同学及时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反馈,系统输理知识点,做到当堂学习当堂巩固
(四)作业
板书设计
分香蕉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2    ÷    2   =   6(根)   12÷2  读作: 12除以6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2、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多少个盘子?          12÷4=3(个)

教学反思

1、备教案时,我思考了很久,不知道把“12根香蕉,每4根装一盘,可以装几盘?”应不应该给学生也说成是“平均分”问题。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没有明确的说法。和很多老师讨论过,有的老师说:不能。望专家老师给个指点!
2、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和发现除法与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之间的联系。
(2)、疏忽了学生在课堂上说的环节。
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明显。
4、如果重上这节课,我会多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和发现除法与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实实在在存在我们的生活中,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是有用的,我们学的是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我认为,课堂上学生的说,比“做”更有意义。“说”是大脑思维内容的具体再现,学生能既清楚又有条理的说出来,才说明学生真正地理解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操作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