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和综合实践活动)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秒的认识 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1页,练习十五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同学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同学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竞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同学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和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假如同学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
同学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同学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同学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反馈。
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果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假如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方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同学充沛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同学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回家后好好验证一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记录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顾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材说明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同学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同学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表。
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

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示出来,比较笼统,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随同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资料的选择到出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同学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例如,“秒的认识”主题图就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的场景,“做一做”让同学在活动中,亲身感受“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能做些什么”,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同学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同学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教学建议
1.关注同学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同学生活实际的素材,如练习十五中让同学估计自身穿衣、刷牙、吃早饭、整理书包等的时间,写出自身每天的作息时间,了解自身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刻,等等。教学时,就要充沛运用这些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笼统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同学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守和顾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2.重视直观教学,充沛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关系,同学往往感到不习惯,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学时,应加强对钟表的观察,特别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以便让同学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除了教材上选择的素材和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更丰富的资料,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同学在活动中对时间观念获得更充沛的体验。
3.本单元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
1.主题图


教材出现的是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个场景。这时,人们用倒计时的方式,等待着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选择这样的情境作为本单元的主题图,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这是绝大多数同学都非常熟悉的情境,很容易唤起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是由于情境自身与所学的知识有着直接的联系。“秒”作为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经常会在“倒计时”中出现,借助这一情境可以导出“秒的认识”。
教学时,可将图中的情境制成动态课件,或运用挂图,让同学感觉到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选择其他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资料,如通过跑100米的事例等说明需要用“秒”做时间单位。
2.秒的认识。
教材结合前面的主题图,直接说明: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接着针对明明提出的问题: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呢?教材编排了如下的钟表店情景图:


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钟表,有机械钟、表,也有电子钟、表;教材上的钟表都是带秒针的。目的是让同学进一步了解各种钟面结构,特别是借助机械钟(或表)认识秒针,直观地看到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
做一做的两道习题,目的是让同学通过一系列活动,体验1分钟究竟有多长,初步建立起分、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时,可以事先准备秒表和各种各样的钟表(或模型)。
教师借助主题图,说明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做单位后,就可以让同学考虑: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观察各种钟表(或模型),发现:有些钟表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是1秒。接着就拿一只钟(或表),继续让同学观察考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使同学弄清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最后就组织同学感悟1分钟究竟有多长。根据“做一做”,先让同学静静地观察秒针走1圈;再让他们在1分钟的时间里做各种活动。
3.时间的计算。
这是在同学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同学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教材先通过例1和“做一做”第1题,教学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由于同学还未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所以只出现数目较小的,能够用加法计算的把较大单位变换成较小单位的换算。例1中求2时等于多少分,由1时=60分,就可以推出2时就是60加60(分),等于120分。再通过例2和“做一做”第2题,密切联系同学的生活,教学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例2编排的是同学早晨上学的情景,图上提供下列信息:7:30离家,7:45到校,要求算出: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种思路,有从钟面上数格的,也有列算式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做一做”第2题编排的是一同学去商店的情景,用生动的画面提供了两条信息,即商店的营业时间和该同学到达商店的时刻,要求算出早到了多少时间。
教学例1时,要注意紧密联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同学明确1时是60分,那么求2时是多少分,就要把2个60分加起来,就是120分(假如同学对1时=60分,1分=60秒不熟悉,就要先复习)。然后可以让同学练习“做一做”的第1题。反馈时可以让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
教学例2时,要借助情境图,多举一些实例,也可以让同学列举自身从家动身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算一算自身从家到学校经过的时间,目的是让他们了解计算经过时间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具体计算时,应放手让同学自身选择算法,教材上列举的是同学中可能出现的算法。反馈时,可以借助钟表的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对于局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让他们亲自动手拨一拨。在钟表上实际拨动分针可以看出,从7:30到7:45,分针走了3大格,就是15分。
4.关于练习十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出现了同学睡觉、系红领巾和电饭煲煮饭三幅图,要求同学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教学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如让同学说一说自身每天的睡眠时间,并要求他们课后去了解一下人在不同年龄所需要的睡眠时间,看一看自身的睡眠时间是否合理、科学。使同学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第3题,教材列举了三个例子:月亮绕地球运行1秒约8000米,人骑自行车1分钟约行进200米,脉搏1分钟约跳动75下。要求同学也去收集这方面的例子。编排的目的一是为了进一步协助同学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拓宽同学的学习渠道,培养同学收集信息和处置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第4、5题,要求同学计算经过时间。假如局部同学有困难,可以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直观演示。
第6题的四幅图展示的是同学早晨上学前要做的一系列事情,从穿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到整理书包。要求每个同学对自身做每件事情,估计一下所需的时间。教学时,可以让同学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同学和家长一起完成。目的是培养同学的估算意识,做时间的主人。
第7、8题,是两道综合性的习题。第7题让同学找几个自身感兴趣的节目,想方法把它们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记录下来。第8题出现的是一张光明小学作息时间表。这些内容既十分贴近同学的生活,又与所学的知识息息相关,能让同学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可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第9题,要求写出每天的作息时间。可以先让每个同学独立填写,再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比一比,谁的时间布置得比较合理。以培养同学合理布置时间的习惯,渗透惜时守信的教育。
第10*题,要求同学了解自身所在小组50米跑步的成果,并填写在统计表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秒”的体验,另一方面也带着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