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性的规律的数学分支。标准讲“概率”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念”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是数学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我的教学设计的是第1课时,是让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从而引发思考,探究规律,预测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且设计出对双方都公平简单的游戏方案。
3.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
4.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二分之一 。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12 20:24 编辑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游戏引入。 二.探究新知。 | 利用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导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存在发生的可能性。 1. 口述参加排球比赛时裁判 在 比赛前 把两队的队长叫过去,做什么?( 先发球)裁判可能用什么方式让哪对先 发球呢?(抛硬币);2.你们觉得用抛硬币的方式来确定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 3. 观察这枚硬币 ,硬币抛出后接住,朝上的面不是( ),就是( )。硬币抛出后,得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4.我们来做一个抛硬币的试验,看看出现正面的次数和出现反面的次数是不是总次数的一半? | 生可能回答:1.公平,因为一个硬币有两个面,抛出硬币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一样的。2.抛出正面和抛出反面的可能性各占一半。 | 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让学生历经猜想、推理、合作交流、操作验证,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 |
三.巩固拓展。 四.知识延伸。 | 1.小组合作:抛硬币30次,观察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次数并记录结果填在表格里。2.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出示转盘,用这个转盘来确定谁先走,公平吗?为什么?4.怎样设计这个转盘才公平?为什么? 商场有这样一则广告:购物满100元获得一次抽奖机会:一等奖笔记本电脑、二等奖一床棉被、三等奖一个被罩。结果很多人疯狂购物,疯狂抽奖。对此现象你想说些什么?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试验,并填写表格。 有的组的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正好是总次数的一半。有的组正好是一半,但是有的组比一半多或少,不过比较接近一半。 1.把转盘平均分成三份,每人选其中的一份;2.把红色中一份挖掉(把红色中一份改成其他颜色)。(不好,因为如果转到其它区域要重新转) 他们掉进商家的陷阱里。 | 这一环节通过实验,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运用事件发生的三种可能性。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更加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
五.总结。 |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没有同桌的,可以和前后桌的同学说一说。 | 学生自由发言 | 在课堂小结与自我评价中巩固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更深地感受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可 能 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可能性相等 正面朝上:二分之一 反面朝上:二分之一 |
教学反思
“可能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将其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学生仍然会感到有些陌生,需要教师用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课堂。本课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掷硬币、扔色子、设计转盘等),让孩子们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探究、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像和猜测,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感受获得设计方案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自觉估计可能性的意识,以及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注重学生对等可能的理解。整节课在活动中开始,又在活动中结束,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可能性的大小,领悟做学问的方法,享受学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