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有感


为了更好地探究“数与代数领域”探究规律内容的教学策略,我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一课为例进行了实践研究。
在执教的过程中总体上我的教学思路是由具体——抽象——具体。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起来观察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通过实验、猜想、验证的方法概括它们的规律。例如再设计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根据不同的具体情景,解释两种算式的含义。
2、观察三组算式的特点,建立等式。
设计意图:在结果相等的基础上,建立等式;借助具体的实际背景,解两种算法的原理,打通两种不同的方法间的联系,帮助孩子建立形象化的“分配律”。三个情景由逐步的由具体到抽象过渡,为后面的进一步抽象规律打下认知基础。
3、观察三组等式(52+28)×3=52×3+28×3
(6+4)×9=6×9+4×9
(5+4)×3=5×3+4×3
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左边的算式与数字有什么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右边的算式与数字又有什么特点?用一句话括。)
4、小组代表汇报,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老师也发现了这个规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算式的符号、数学的特点上进行小组讨论,充分感受、对比分析,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5、师:这个规律是同学们在观察黑板上的三组等式时得到的,那么,是不是类似这样的等式都成立呢?
学生举例验证。
设计意图: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明析发现了的规律,更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从小就养成对待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渗透科学验证的严谨的数学思想。
6、揭示课题:乘法分配律
7、师:那么我们能不能像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一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呢?
设计意图:从众多的等式中抽取本质属性,用数学符号表述自己对的理解,体会和感悟数学符号的实用和简洁。
……
在整个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有同学是横向观察,也有同学是纵向观察,我都予以肯定和表扬,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学生有了探索的欲望,又掌握了探索规律的方法与技巧,很快的发现了几个式子的共同特征,然后又将自己的猜想加以验证,最后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普适性。
众所周知,让学生在给定的事物中发现、探求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突出探究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和发现规律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几次试讲,我发现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推理能力,并能在今后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渗透这种学习经验去解决问题。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学生的收获是满满的。让我们扬帆起航,一鼓作气,共同去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