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精打细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之后,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教学课,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对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及其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针对本班的学生对于整数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需要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下,来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
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谈话创设情境,适时板书课题。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按照教材呈现的一个“精打细算”的情景,让学生判断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并想办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新授
学生通过思考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把问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寻觅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独立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思维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算法,在汇报时让学生对几种算法进行展示,交流,辨析,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通过几种算法的总结比较,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对算法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帮助学生建立了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数学模型。接着我出示了两道相似题目的练习,对于接受快的学生有提高熟练程度的作用,对于接受慢的学生有逐步熟练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试一试
7.42÷7= 8.2÷5= 15.9÷15
第一题是商的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第二题和第三题是整数部分为0,除的时候还需要补0再除的小数除法,可以先放手给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再让学生讲明计算方法。充分相信学生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能迁移出类似的小数除法。如果学生对于练习不能全部接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估计每题的商,然后再进行计算。
2小诊所:题目没有定,想从学生那里找些资源。以学生的错例为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开放题:(根据时间灵活练习)
小明在献爱心活动中,准备把72.72元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你认为小明会捐给( )位小朋友,每个灾区小朋友( )元钱。
联系生活实际, 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四、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多方面的反思与回顾,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课外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注重学生生活实践,并且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体现课改精神。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9 15:07 编辑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进入情境 思考问题 二、探究新知,研究规律 三、总结算法,自由计算。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五.总结 | 1.说说你在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俩互相说一说。 2.怎样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分别求出两个商店中每袋牛奶的价钱,然后进行比较) 用竖式计算怎么算呢? 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这两道题的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1.怎样计算小数除法?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算? 2.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多方面的反思与回顾,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 1 学生独立列式。 2.指生汇报 全班汇报,一人讲解计算方法,其他人补充纠正。 小结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1.学生在本上做。 2.指名板演,讲解计算过程。 | 教师出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考察学生的合作能力。 商的书写位置,强调小数点对齐。 | |
板书设计 | ||||
精打细算11.5÷512.9÷6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1教师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2小组对自己的组员作出评价。3全班孩子互评。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根据创设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根据提供的资料提出数学问题,再独立解决问题,小组探究、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等。使学生在游戏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获得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