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1.“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 广为流传的数学问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较大的原题。
学情分析
1. 本班学生大部分同学的逻辑思简单,在分析问题时比较困难.本节内容更有利于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列表法,假设法,或解 方程法.其中,假设和列方程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假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学生选择那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种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我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解法的巧妙性.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不同的确方法解“鸡兔同”决问题。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9 15:04 编辑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1.创设情景,提出;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识;3渗透文化,,激发情感;4 延伸与应用;5畅谈收获,全课结束。 | 1.讲龟鹤同游的故事,提出数学;2。给学生时间,各小组去尝试寻找解决办法 给学生适当点拨;3 师出示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问题;4 让学生完成练习—课后做一做;5师引导总结。 | 1.学生积极思考尝试解决问题;2 各小组合作,活动后汇报,交流:A 尝试与猜想。B 假设与探究。3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后汇报;4 学生分组或分组交流,后汇报;5交流收获,总结方法。 | 1.引入课题,激起学生兴趣;2 学生操作实践,形象的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3渗透古代数学思想,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创设数学课堂文化氛围;4 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理解;5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 |
板书设计鸡兔同笼一 列表法:1 逐一列表法 2 取中列表法 二 假设法三列方程法 验证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面对实际问题时,存在思维障碍。 | ||||
教学反思1 学生对富有情趣的古代著名数学问题很感兴趣。2 从学习情况来看,对于“鸡兔同笼”的变式题很难让学生很快接受。所以,首先要努力使学生全身心参与,进入角色,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宽松的氛围下解决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