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100以内退位减法》一课时,一年级的学生就给我上了生动一课,一个意外惊喜。
用拆解数字的方法计算退位减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的一个重点、难点:同一个两位数在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拆解的结果是不同的。为什么这样拆解?该怎样给一帮六七岁的小孩讲其中的原因呢?提前两周备课都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知识的切入点在哪里呢?很苦恼。直到学习归来再次认真看教材。课本“做一做”最后一题“30-6”旁边一句红色字体引起了注意:“个位上的0不够减6怎么办?”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先从课后的这一道练习题开始,让学生自己找到解答的方法,然后再回到该课的主例题上?通过设计好一系列有梯度的练习题,在解答整十数减一位数时,学生自己很快理解整十数的被减数要拆分出一个10才够和减数相减。38-6呢?这次被减数又该怎么拆分?把问题抛给学生时,虽然没有做任何提示,但真的担心学生会陷入分成30和6的僵局中。太出乎意料了,很短的时间内,学生自己竟能从前面整十数减一位的练习中找出不同的思路:
1.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8;
2.把36分成26和10,先算10-8=2再算26+2=28。
并且讲出自己解题的理由!孩子的能力不可低估,有时是我们把问题搞复杂了!举一反三,后面的练习学生争先展示自己的答案,尽管方法不同但殊途同归!一节课下来学生始终围绕“怎样拆解被减数,我为什么这样拆解,计算的步骤是什么?”这几个中心点阐述个人的观点,最先准备的课件竟排不上用场,课堂气氛依然活跃。
大道至简,简约而不简单,摒弃繁杂,使课堂内容深入浅出,把深奥的道理说浅显,把复杂的问题做简单,回归本真。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才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