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第一节课,一数教研组上了一节研修课《认识1元以下的人民币》,下午放学后本组教师对这节课进行了评议。总结大家的发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掌握元、角、分各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难点是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主要有两点,一是根据物品价格选择不同的付款方式,而是根据手中人民币的面值如何根据不同需要选购物品。
二、本节课成功的地方:
1、本节课的课前组织很好,让学生唱首歌,很快的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调动了课堂气氛。
2、本节课教学设计独特、新颖、富有儿童情趣,如通过猜物品的价格,不仅自然导入新课,还了解了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为后面的教学找准切入点;通过分一分,自然过渡到对纸币、硬币的介绍及对货币单位元、角、分的介绍;通过用不同的付款方式买一元商品,巩固了元与角之间的进率;通过对5角钱的四种不同拿法学习,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同时渗透了5角、2角、1角之间的换算。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设计独具匠心。
3、授课教师的课堂表现力很强,语言风趣,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1、本节课内容较多,缺乏课件和视频展示,课很难上,课堂时间不足,导入时间过长,语言不够简洁,因此,当堂没有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2、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讲解不够透彻。课堂上,教师引导:“你们认识那些人民币呢?”生说:“1元。”师在信封中找出一元样币:“是这张吗?”生齐答。这个认识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和辨认的过程,再加上坐在后面的同学可能看不清很小的样币上的图案,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不深刻。建议授课教师,此时最好让学生亲自从中找出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辨认的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图案、字样、颜色多个方面介绍人民币,使全体学生对各种人民币有个系统的认识。
3、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建议补充一些货币常识,如讲到我们国家货币的名称时,可以适当介绍或引导学生说说其它货币的种类及其使用区域,如日本货币称为日元,欧洲一些国家使用欧元等,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人民币”这个名称的印象。在介绍纸币、硬币时,可以适当说说纸币的优势:轻便、便于携带等,制作硬币的必要性如:耐用、投币性消费的便捷等。通过这些介绍,可以强化学生本节知识点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进行适当的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4、在学生对人民币分类的基础上,应当适时总结性介绍各种单位的人民币面值种类,本节课主要是以角和分为单位的人民币的面值种类,如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只有三种面值:5角、2角、1角。后面就有学生“使用”面值4角、3角的人民币。
四、大家提出来探讨的几个问题:
1、授课教师在讲解5角钱如何取的问题时,这样板书:“一张5角的”、“五张1角的”……。大家认为,在板书时涉及到表示数量的数字时应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即应该这样板书:“1张5角的”、“5张1角的”……。我个人认为,授课教师这样板书不能说是知识点错误,但考虑到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书写习惯,应该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更好一些。关于这一点,希望读者能说说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讨!
2、有教师认为,作为公开课教学,应该把课堂教学内容缩减一些,这样教师比较容易把握,整个课堂的教学流程会更流畅一些,轻松一些。这个观点,我个人不赞同,首先每节课的容量不宜随便减少,因为一学期的时间是固定的,课堂教学内容太少,必然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上公开课是为了平时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不能为了上公开课而上公开课。再说,公开课应该比平时上课准备的更充分,如果公开课的容量都不大,平时又如何上课呢。相反,我们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应该适当的拓展,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发散孩子的思维!至于时间不够,应该在自身找原因,大纲规定的内容是有科学依据的,应该着力提高个人驾驭课堂的能力,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3、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有教师提出,可否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下改组,先认识完所以人民币(包括1元以上人民币),把换算的内容移到下节课上。这种创意是值得称道的,对于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可能会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但对于这一单元而言,我觉得,还是把两部分内容:“1元以下人民币”、“1元以上人民币”,分块教学比较好,因为如果先认识所以人民币,共有13种面值的人民币,再加上纸币、硬币,以及不同版的人民币,种类太多,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一节课认识,必定会产生混淆,效果不一定好。还是应该先认识1元以下人民币,再通过换算进行巩固,在孩子们对1元以下人民币非常熟悉后,再教学1元以上人民币比较好。
评完课,大家都觉得获益匪浅,非常感谢上课的老师,给大家提供了讨论学习的机会,使大家不仅对这节课的教学都有了清晰的思路,而且对于课堂教学的各方面的技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