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数学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在小学阶段,只是让学生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为后面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打下基础。在本单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约数和倍数及其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课中的概念易与奇数、偶数混淆,因此,这节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28 13:56 编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加深前面知识的理解,为新知作铺垫)下面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偶数,谁是奇数.3和15    4和24   49和7  91和13指名回答。二、小组合作学习质数和合数的的概念。全班分两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1。观察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2。板前填写师出示的表格。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3、师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们的数叫做合数。(板书:质数和合数)4、举例。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小练习:最小的质数是谁?最小的合数是谁?质数有多少个因数?合数至少有多少个因数?5。探究“1”是质数还是合数。刚才我们说了还有一类就是只有一个因数的。想一想:只有一个因数的数除了1还有其它的数吗?(没有了,)1是质数吗?为什么?是合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也不符合合数的特点。)引导学生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小练习: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吗?
三、给自然数分类。1、想一想师: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把非零自然数分为哪几类?生:质数,合数,0。2、说一说。既然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关键看因数的个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四。师生学习教材24页的例1。老师:除了用找因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1。师引导学生找出30以内的质数。提问:这些数里有质数、合数和1,现在要保留30以内的质数,其他的数应该怎么办?(先划去1,)再划去什么?(再划去2以外的偶数)最后划去什么?(最后划去3、5的倍数,但3、5本身不划去)剩下的都是什么数?(剩下的就是30以内的质数。)(特殊记忆20以内的质数,因为它常用。)2。小组探究100以内的质数。3。汇报100以内的质数。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质数表。4。应用100以内质数表:%所小练习:(1)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五。思维训练。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求这两个数。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质数和合数)什么叫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叫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你会判断质数和合数吗?判断的关键是什么?(看这个数因数的个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质数和合数只有一个因数 (1)                  只有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因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是质数                       是合数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在设计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这一主线贯穿全课。并在每个新知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小练习。以便及时巩固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的思维训练,是给本节课学得很好的学生一个思维的提升。小结又针对全班学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在学生找2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我应该注重探索,体现自主。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以最短的时间找出各数因数,并在我的引导下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当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结果。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在学习新知识时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