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标准》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在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安排了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学习,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对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语言进行描述——这是本单元,也是本课时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目标。
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种因素决定的。同样摸球,如果某种颜色的球数量多一些,那么摸出这一颜色的球可能性就大一些。对于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也不能在活动中刻意去追求,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本目标实施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让学生悟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我校,一半以上学生是农村外来人员的子女。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较差,如果用常规的单一说教形式教学,收效甚微。因此,教师一定要多花心思、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根据这些特点,制定了本节课的目标,设计了教学活动,并按计划在学校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中上了这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28 13:52 编辑
教学过程 | ||||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情境 导入 | 数学故事:抽生死:有一个国王很喜欢抽签,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一张是“生”,一张是“死”,抽到“生”就可以获救,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请问,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么?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聪明的你,能不能帮这个好人想想办法,让他获救? |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用数学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注意力,学生都想运用数学知识帮助有困难的人。 | |
二、合作实践探索结论 | 有一个盒子子,里面装有1个白球和9个黄球,笑笑想请教同学们:现在从盒子里摸出的球可能是____球,可能是____球请大家猜一猜:摸到____球的可能性大,摸到____球的可能性小 每个组都有一个盒子子,里面装有1个白球和9个黄球。请同学们做摸球游戏,动手实践一下。1.出示游戏规则先自己读一读,老师再强调,叫一组示范。2. 交流验证(1)小组汇报。(2)师把全班每个小组的摸球结果填进汇总表。(3)猜对了几次?猜错了几次?为什么没有全猜对?摸到黄球还是白球,这是不确定的!有猜绿的红的蓝的吗?为什么你猜可能黄色,可能白色?(4)出示:摸到( )球的次数多。摸到( )球的次数少。3、老师再加上1个蓝的,摸一个,摸出来可能是?再加2个红的,摸出来可能是?老师想摸一个黑的,可能吗?老师想摸一个粉色的出来,怎么做就可能了?怎样做,可能性会增大?4、小游戏 神奇的袋子 教师装好学生摸,教师猜,全是黄球5、小结规律 |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组内的同学 学生开展摸球游戏,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 通过摸球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亲自操作,来体验时间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曾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 |
三、练习 | 1、课本第84页第1题2、课本第85页第1题 先让学生看一看,比较一下,然后再进行连线。3、请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判断下面事件的发生。1)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2)四天后会下雪。3)石狮子在天上飞。4、谁愿意帮帮我?1)我们班有( )男生,( )女生,如果老师任意邀请一位同学,这位同学是戴眼镜的可能性大,还是不戴眼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第二组有( )男生,( )女生,如果老师任意邀请一位同学,是男生的可能性大,还是女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如果老师邀请教室里任意一个人,是老师的可能性大,还是学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2)老师邀请一位同学,符合条件的同学请站起来。一定是位女生 不可能是女生 可能是女生3)抽奖:印制有一些奖票,分别代表“中奖”和“谢谢参与”,取8张奖票放在盒子里,任意抽一张,一定是“中奖” 不可能是“中奖” 可能是“中奖”4、考考你?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说说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 我早餐经常喝牛奶 小红偶尔会去公园散步 时间不可能停止。爸、妈妈,好吗? | 通过“连线、判断”等活动,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问题。 邀请同学帮帮老师,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 |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前面的活动都是请学生猜、摸、试,设计抽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群策群力,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在活动中,学生明白,抽奖、彩票等活动,中奖是小概率事件,美好生活离不开努力奋斗。 | |
四、全课小结 |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在平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具有可能性,请同学们留心观察,把结果告诉爸爸妈妈。 | 学生与家人交流。 |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 |
板书设计 | ||||
可能性 一定可能不可能多 少大 小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
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统计与概率,作为《标准》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应用,因此,让学生学习掌握“可能性”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的几个方面。
1、 教学过程充分地体现了活动化。
《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七、八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本课教学设计,从生活中提取源泉,做到了数学与游戏相结合,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真真切切地体验和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必要的游戏活动,让儿童愉快地学习数学,如摸球游戏,练习中的帮帮老师等。整堂课中,学生个体的手、嘴、脑都在动,师生、生生、群体之间也在互动交流,较好地体现了整个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完成,这既可以适应孩子们爱动的天性,又可以使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完成了了知识、情感、技能三维目标。
2、教师教生活中的数学。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我校的校训。我想,也应该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怎样拉近数学与人和自然的距离,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如学生利用所学的概率知识正确看待抽奖活动,就是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让学生带着数学去理解生活,去体会数学的价值。这样,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迫切期待着下一堂数学课的到来。
3、关注学习过程,培养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经常处于问题环境之中,能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更能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操作体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本节课中让学生讨论“填完表格后,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你想想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列举出来”等。先让学生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鼓励孩子多说多问,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课不足,课堂涉及的可能性,都与“摸、猜”联系在一起,即判断是建立在“统计”的基础上,而统计的数据又是建立在多次“摸”的基础上,少数的几次往往会产生误差。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组织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摸球次数。在这里,统计与概率是一个整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