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三角形
错误原因:对于三角形的定义理解不深刻,没有理解每相邻两条线段的断点相连。
分析:自己动手画三角形,并通过自己观察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和归纳三角形的特性。尤其是理解“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这句话。
教学建议:
(1) 运用直观模型,深化理解。
教学例题时,可先借助彩点图,学生充分地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之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三角形,自己观察以及小组讨论,总结归纳什么是三角形。
(2) 在交流中培养数学逻辑思维
在独立思考后,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以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之后让学生试着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总结三角形的定义。
二、画直角三角形、钝角那三角形的高
错误原因:画高时不从顶点开始,在画直角三角形的高时不知从何下手,在画钝角三角形高时不会延长边。
分析:课本例题提供锐角三角形高的画法,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出现以上错误原因,是学生没有充分理解三角形高的画法,以至于在画直角、钝角三角形高时不能正确画出。
教学建议:
(1)数形结合。
教学时,利用已有知识,充分认识三角形,感悟三角形的高是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一条底对应一条边。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
(2)能力培养
锐角三角形的高非常易画,但遇到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时容易不知从何下手,不易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就是相对应底边的高,而在画钝角三角形时有时需要延长边以画高,不容易理解。需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三、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以及怎样在生活中运用。
错误原因:不理解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以及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教学中不易直观的呈现,学生不易感受到三角形的稳定,以及稳定性在生活当中如何应用,应用价值在何处。
教学建议:
教学时从两个层次理解。唯一性: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明白3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三角形,无论怎样摆,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是一样的。牢固性:结合教材给定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让学生研究其是否稳定、易变。
⑴重视借助直观,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中准备三根相同长度的小棒,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而后观察发现无论怎样摆,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体会三角形的唯一性。
⑵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比三角形、四边形学具,通过拉伸对比实验,在实验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四、下面哪组线段可以摆成三角形
(1)6厘米 7厘米 8厘米 (2)4厘米 5厘米 9厘米
(3)3厘米 6厘米 10厘米 (4)8厘米 11厘米 11厘米
错误原因:对于三角形边的关系不理解,为什么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要大于第三边。
分析:三角形组成在学生的头脑中没有清晰的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但却不清楚三角形的组成,在教学中不易直观的呈现,学生不易感受到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教学建议:
⑴重视学生自主探索,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中准备多组纸条,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摆,哪组纸条可以摆成三角形,哪组纸条不能摆成三角形。
⑵注重引导学生摆成三角形需要具备的条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比能摆成三角形的纸条和不能摆成三角形的纸条,自己思考及小组讨论纸条的长度跟能否摆成三角形是否有关。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五、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角是70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错误原因:对于等腰三角形角的关系不理解或不会灵活运用利用已知信息解题。
分析:学生对于等腰三角形没有清晰的认识,可能知道等腰三角形两条腰是相等的,但对于两个底角的关系没有清晰的理解,或者不会运用。
教学建议:
⑴重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特性的理解。
教学中准备等腰三角形学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量边、角,得出等腰三角形两条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⑵注重引导读题、审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虽然例题中只给了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0度,没有其他条件,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提取出重要线索“等腰三角形”,进而思考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又要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最后求出顶角是4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