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秒的认识》听课感想笔记评课记录


听课心得--《分数的初步认识》
今天有幸听了奚志鹤老师的一节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感觉特别好。“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奚老师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一开始从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入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从学生已有知识——平均分切入,从平均分4块巧克力到平均分2块巧克力最后到平均分1块巧克力,自然过渡到新知识。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教师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等。在课堂中,教师也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一节课,收获着知识,也感受着教师的不凡,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的收获真的很多。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借鉴,认真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分数的初步认识 听课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这两种认知方式的密切配合,使学生顺利地初步认识了分数,达到了教学目的。
通过听课,教师以下几点是值得我学习的:
一、概念的引入要注重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概念教学一开始,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如采用实物、模型、挂图,或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便让学生接触有关的对象,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设计了不同形状的纸片让学生动手操作感悟分数。
二、概念的理解要注重正反例证的辨析,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二分之一后,教师及时出示一组含有正反例证的判断题,让学生辨析,以突出二分之一的本质属性。
三、重视概念的运用,发挥概念的作用。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分数后,教师要求学生照样子说几个分数,并完成一些有关的练习,其目的就在于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                                                                           孙莹艳
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课体会
听了彭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而老师这节课就很好地把握了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以下两个方面给我的印象最深:
一、创设情境,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数学源于丰富、有趣、现实的日常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探求新知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老师这节课就首先创设分食物这一生活情境,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一是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回忆,突出了平均分这一关键,为认识分数打下基础;(在此强调平均分),二是通过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学生,每人分不到一个月饼,“半个”还可以怎么表示?给学生造成悬念,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境,也使教学从整数很自然地过渡到分数。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和感悟知识。
光有理解,学生的印象是不深刻的,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历性,即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课堂上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地感悟分数的含义,也就是说,要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教学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而不是只见结果而忽视过程。
为此,课堂教学中彭老师设计了“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比如:在学生理解了一个苹果的1/2,并且会说了之后,老师让学生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中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图形去“折一折”1/2,再“涂一涂”,把图形的1/2涂上顔色,由动口到动手,使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
总之,这节课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获得成功体验的和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使他们带着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课心得
听了巴艳艳老师和解铮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感触颇深。这两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动手、动脑、动口,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具体体会如下:
一、重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由于同学们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因此,采用了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的方法,上课开始创设了平均分苹果和蛋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迫切寻求答案的心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一方面在折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独立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二份、三份、四份,标出几分之一后,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折法,方法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另一方面在学生折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发现、总结平均分的份数与每份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思维。
三、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这正是数学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所在。
两位老师的教学面向全体,采用了适合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激励性的评价方式,这也是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学习的地方。
以上是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愿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课反思
                               於高裕
“几分之一”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是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认识分数,即从认识离散性的数到认识稠密性的数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小学数学概念学习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因此,本单元主要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本单元教材的知识基础是“平均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和“小数”做准备。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从生活的实际出发。遇到了分的结果比1还小的情况,如何表达这样的结果呢?这时候只有自然数显然是不够的,从而引出了分数。其次认知是平均分的过程,使学生真正体会分数的意义,通过具体事物,让学生用认知分子分母的含义与其表达的意义。
教师的授课过程的练习的安排也是很合理的,循序渐进,使学生慢慢的体会感知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
朱乐平
师:1×2和2×1都是用1和2组成的乘法算工,请你用这两个数字组成加、减、乘、除的算式(尽可能多的写出来),算出结果,写一写。
生独立写后汇报
生1:2+1=3,1+2=3,2-1=1,1×2=2,1×2=2,2÷1=2
师出示:2+1=1+2=3,2-1=1,1-2=?问:有答案吗?知道吗?
        2×1=1×2=3,2÷1=2,问:还有一个除法算式,你能写出来吗?
不待生回答,师出示:1÷2=?
师:两个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一样,相乘也一样,相减和相除都不一样,今天不研究1-2,研究什么?
师:想一想,1÷2是什么意思?我相信同学们知道,但不忙于回答。我们学过除法,请看“被除数÷除数=商”,读一读,说说8÷4=?,它的意思是什么?
生:8是4的几倍?8里有几个4。
师:要补充的同学一要说他说了什么?二是你要补充什么?
生:他说的是……,我补充的是8里包含了几个4。
生: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师小结三个意思,出示4÷2=?,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陆续举手,师没有让学生回答。继续出示:1÷2=?表示什么意思?
生1:把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生2:1里面有几个2。
师:对吗?很好。
师:8÷4=2,4÷2=2,1÷2会等于多少?
生1:会不会是0.5。
师:你很伟大,敢于交流,很对,0.5是一个小数,今天用另一个办法来表示,有谁知道?
生2:商0余1。
师:今天我们这样表示,1÷2=(生自发地读二分之一)它是一个分数,从下往上读,意思是1÷2,可以这样写(师演示:1÷=,从上往下写)
师出示结语“是一个数,它是1÷2的商”。你能折出吗?折一折,写一写。
生操作。
师出示结语“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生齐读。
课件出示:
     






师出示:1÷4=?想一想,商是多少?
动手折纸,并在每一份上写上分数,摸一摸每一份的大小。生操作
师出示:1÷8=?结果是多少?折一折,写一写,摸一摸。生操作。
师:,,分别是哪一块的大小,看一看,摸一摸。
师出示:1÷16=,结果是多少?如果还折,你打算怎样做?
生1:再把它对折。(补充为对折)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师出示:的含义是:是一个分数,是1÷2的商,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下面请你挑一个说说含义:,,,。
师出示:1÷8=

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分数线呢?分母呢?读一读结论语。
师出示:








分步出示。先出示平均分成两份,写出每份是几分之几,再出示剩余部份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分之几?得出,。比较:和谁大?几个相加等于,能写乘法算式吗?
-呢?÷呢?(生答案后追问:为什么是2?生答:×2=,则÷=2。师:还可以怎样理解?生: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师继续对上图平均分,得出和:利用这些分数,比大小,写一些算式。
生独立活动。
汇报:有加、减乘除等
师让学生质疑:
生:1/3是算样分的?
生:1÷2为什么用1/2,不用0.5
……
原创)《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课反思
听完赵主任的这节《分数的初步认识》,感觉只有两个字“精彩”。
我们知道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第一次碰到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认识 1/2  ,再拓展认识几分之一。知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十分强调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示分数的意义,做到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扎实性。
一、抓住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进行教学。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教学时,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两个人只有一个蛋糕怎么办?”“一半”怎么表示,在交流中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自然地引入分数。
二、注重创新意识地培养。
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认识1/2后,教师提问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吗?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实践活动,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学生在动手中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帮学生顺利完成了二分之一到N分之一的扩充,让学生有效地经历了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三、设计“精品”习题,以少胜多。
在本节课中,有三个习题的设计,老师是特别的用心。第一个是学习了1/2后,老师出示了几个图形,让学生说说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通过这一小题,强化了“平均分”;第二个是学生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分数之后,老师说:“一个图形用分数表示简单吗?简单的问题中蕴含着大学问。”然后出示了三个图形,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阴影部分都用1/4表示?”讨论交流中学生明确“只要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第三个是学习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后,老师出示一个考眼力的练习题,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这道题不仅再次巩固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赵主任的这节课无论是从教材的挖掘到课堂的设计,还是从课堂上的语言组织到积极有效地评价,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尝试,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应用教材,才能使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才能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