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观摩课《时分的认识》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4 21:43 编辑
听课反思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例如: 宋芹老师讲的《时分的认识》,课始先猜了一个谜语,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四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二、 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三、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次参加赛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 
听课心得   今天听了六位名师的课,收获颇丰,特别是《时、分》这节课给我的印象最深。本节课老师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尽管学生在数学课上是初步认识时间单位,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老师在本堂课中很好地把握住了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一、认识钟面,使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认识时间:时和分,知道1小时=60分。
    三、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学生初看钟表,往往会顾此失彼,尤其是认读几时几分,更容易出错,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老师在教学时,先引发学生认真仔细观察钟面(时钟上有什么――补全钟面),着重让学生明确、弄清时针、分针走动的方向,在数小格时,启发学生感悟用已学过的乘法迅速而正确地进行计算,明确时针刚走过的数是几,就是“几时多”,从而为后面认读“几时几分”做了有力的铺垫。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听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老师通过课件演示及与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时间结合学习时间的读写,充分的揭示这一优势。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在教学时间单位概念建立时,是否让学生说一说1小时、1分钟有多长,可以干哪些事,并给他们1分钟,让他们在1分钟里干自己想干的事,体验1分钟究竟有多长。让学生体会到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并进行要珍惜时间的德育。
《时分认识》评课稿
时分是常用的时间单位,实用性非常强,和小学生实践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初步会看整时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知识的基础时间单位。主要内容包括:钟面结构的认识,学会看钟表所显示的时间,时间单位时分的认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难点是非整点的读法,特别是接近整时的读法,解决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联系学生生活实践,多举实例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因为时间单位比较抽象,而且单位之间的进率比较复杂。因此,教学设计时,李老师注重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原则,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做到:
一、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李老师在教学中把本课内容分为四个层次展示给学生。
第一层次认识钟面,李老师让学生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分针和时针的作用是什么?
第二层次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及其进率,建立1分和1小时的时间观念,这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教学中李老师先让学生知道分针走1小格时间是1分,分针走几小格时间就是几分。分针走一圈时间就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并观察分针、时针走动的方向,快慢及走过的时间,得出时间单位的进率:1小时=60分。
第三层次,读写钟面指示的时刻,这是本课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根据学生认读钟面指示时刻的难易,李老师先让学生认读整点的时间。如先说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8:00 、3:00、6;00
再认读几时几分,如:3:20、12:25、8:50 、5:55为了突破接近整时又不到整时这一难点,李老师进行了专项训练,引起学生注意,搞清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
第四层次是教学钟面时刻的两种方法,李老师突出用两个小圆把表示时、分的数割开,强调了分针指示的时间不满10分和整时的写法。重点指导学生怎样用0占位。
整个教学过程,李老师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整个过程始终围绕提出问题——引导探索——实践操作——深化理解这一教学任务,取得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在练习设计过程中,李老师能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使课堂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知、能、情融为一体,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时分的认识是培养学生认真地观察思考、完整地用语言表述的良好习惯和能力的好教材,也是教育学生从小遵守时间,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好教材。李老师在教学中考虑到了如何把知识、能力、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在学生认知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相应的认知能力,渗透良好的思想教育,发挥了本学科的育人功能。
1、认识时分的主要智力活动的形式是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地、完整地观察的能力,把观察思考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李老师多处设计了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后再完整回答问题的过程;①观察钟面想钟面上有什么;②观察大屏幕思考时针、分针是同时走,同时停吗?它们的方向快慢一样吗?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了多少;③认读钟面指示的时刻,并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教学时间单位时分的认识。李老师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都知道自己每日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时间安排,到时要看作息时间或钟表,要合理安排每天的作息时间,就必须认识时间单位,使学生亲自感受到今天学习的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了就能用,学好了才能用好。
3、教学时分的认识,李老师还让学生亲自体会1分的时间有多长,自己想一想1小时的时间有多久,从而建立1小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随机渗透了1分钟可创造的价值。如全国发电129万度,飞机飞行了4千米,读古诗5首,跑步300米,用微波炉加热1杯牛奶,用这些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唤起学生珍惜一分时间的真实感情,极其自然地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
三、以“乐学”促“会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李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创造了一个主动发展、主动探索的乐学氛围。比如,李老师让学生欣赏一分钟音乐,感受1分钟时间长短,同时从1开始写数大约一分钟可以写到60左右,还有观察钟面,思考,时针和分针是同时走,同时停吗,它们的快慢一样吗,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了一圈等等,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乐学促会学,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4、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李老师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了多媒体这一能融形、光、色为一体的教学手段。通过生动、形象、动态地演示,在充满情趣的课堂氛围中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又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获取新知识的欲望,从而很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