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已经有了一定的几何知识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标》提倡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按照“提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四个层次编排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到;例3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题目给出了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沙堆的体积。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解决一些有关圆锥形物体体积的计算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1、教材首先提出了“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让学生讨论,学生讨论的结果是:把这个铅锤放进装有水的容器里,看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铅锤的体积,但这种方法没有一般性,从而产生了推到圆锥体积公式的动机。
2、学生会回想起已经学过了那些图形体积的计算,会联想到圆锥的体积和那种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从而将圆锥和圆柱的体积联系起来,这样顺势通过圆柱和圆锥相互倒水或到沙子的实验,探究出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柱体积是圆锥的三倍,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 = 1/3sh。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知道圆锥体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
2、能应用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有关圆锥形物体的体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
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1、创设情趣,激趣引新
2、认知感知,设疑质疑
3、互动探究,引导发现
4、合作交流,建构模型
5、应用拓展,举一反三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25 09:34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动手实验,学习例2
三、推到公式,应用公式
四、拓展应用
五、巩固新知,全节小结
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②出示各种实物形体,让学生找出圆锥,并说出圆锥的特征。③揭示课题。④出示一支圆锥形铅笔:能不能把它变成圆锥形呢?
①提出实验要求:先把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倒入圆柱体容器,倒时的注意事项等等。②巡视检查。③总结结论。
①怎样表示出圆锥提及的计算公式呢?②出示例2。③巩固练习。
①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圆锥体积。②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直径。
①出示练习题。②全节小结。
①学生回答圆锥的特征:两个面、一个定点;圆锥的高等等。②用转笔刀把圆柱形铅笔尖削成圆锥形,底和高没有变。
①学生分组实验。②汇报交流。③验证结论。
①总结公式。②尝试学习例3、巩固练习、学生反馈练习。
学生思考判断,讨论解答。
圆锥的高的复习很重要,使抽象的高更具体化、形象化。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真正去体验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体会等底等高。
对学生的解题步骤需认真处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公式的拓展应用对学生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
出示一些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判断思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板书设计圆锥的体积公式等、例题。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①学生的汇报交流评价;②学生完成实验的自我评价;③教师的激励性评价;④教师对学习、作业要求的评价;⑤学生学习结束小结的评价等等。

教学反思
首先,本节课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实践教学告诉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实验探究就会流于形式,所以本节课教师给予了学生十分充裕的合作交流时间;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教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思维在交流合作中得到了提升。
其次,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是《标准》基本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热门六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