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展示课《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记录听课心得感受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
                                                                           赵伟平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的教学内容,魏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但是除了魏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对比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
    一、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整节课中,魏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例,师:求长方形台布花边的长度其实是在求什么生1: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周长。马上有同学举手表示异意,生2: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在求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
    二、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例在第一环节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环节中,学生展示出3种不同的算式,9+9+8+8=34dm,9×2+8×2=34dm,(9+8)×2=34dm,师: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生1:把长方形4条边的长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台布的周长。生2:它是看特征的,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一定有2个长和2个宽,所以2×8加2×9就得出长方形台布的周长。生3:长方形里有2个长,2个宽,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在×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几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品质。学习数学除了有良好的习惯更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而培养优良的学习的品质。在学习好长方形周长时,杜老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计算两个长方形图形的周长,其中一个是正方形。学生在交流发言时,首先想到了4×26这样的算式,理由是:长方形是两组对边相等的,把长和宽加起来后乘2,正方形是4条边都相等的,所以只要乘4就可以了。知识的迁移在此时呈现出明显的特点,知识的灵活运用体现出数学的活学活用。当然学生简练流利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数学语言和习惯是和老师平时关注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发言是分不开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更何况要上好一节课,更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好教案,好老师再加好学生才能使短短的35分钟留给他人成就的思考和收获。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的评课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5册几何的教学内容,廖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但是除了廖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
    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整节课中,杨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
例,师:求长方形台布花边的长度其实是在求什么
生1: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周长。马上有同学举手表示异意,
生2: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在求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 .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
    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
例在第一环节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环节中,学生展示出3种不同的算式,9+9+8+8=34dm,9×2+8×2=34dm,(9+8)×2=34dm,
师: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生1:把长方形4条边的长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生2:它是看特征的,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一定有2个长和2个宽,所以2×8加2×9就得出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生3:长方形里有2个长,2个宽,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在×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品质。学习数学除了有良好的习惯更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而培养优良的学习的品质。在学习好长方形周长时,廖老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计算两个长方形图形的周长,其中一个是正方形。学生在交流发言时,首先想到了4×26这样的算式,理由是:长方形是两组对边相等的,把长和宽加起来后乘2,正方形是4条边都相等的,所以只要乘4就可以了。知识的迁移在此时呈现出明显的特点,知识的灵活运用体现出数学的活学活用。另外在课堂最后一个拓展环节中,廖老师设计的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提出问题:求这个图形的面积至少知道几条边哪几条为什么
生1:8条边,并上前一一指出。
生2:只要知道2条边即可,因为有几条可以移动,再一一指出。
    师立刻对此表示肯定和表扬,此时,有一生马上举手:我要提醒同学们不是所有的不规则图形都能巧算的。这个回答的出现让老师和同学对移动部分边长巧算周长又有了新的认识。
    当然学生简练流利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数学语言和习惯是和老师平时关注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发言是分不开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更何况要上好一节课,更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好教案,好老师再加好学生才能使短短的40分钟留给他人成就的思考和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
包芝君
这堂课使用了学案进行教学。学案的第一部分是自习,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说说什么是周长,接着让学生描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一个直观的概念,看到它们的四条边,然后让学生量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长,在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看到长方形的两条长确实是一样长的,两条宽也确实是一样长的,最后让学生独立尝试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进行计算。有了先前学生量出的数据以及对周长的认识,学生能够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来,方法不一。第二部分是自悟,让学生说说自习以后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了哪些了解,让学生有意识地整理自己的思维。第三部分分别测量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对前面的自习进行一个巩固。整个学案设计比较合理,让学生一步步习得新知,也体现了层次性。只是电脑上的图形的边长并非是整厘米数,学生测量可能容易出现误差,计算比较麻烦,教师可自己来画这些图形,边长取整厘米数,以便学生进行计算,在学习这个新知时,让学生感觉更容易一些。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多媒体出现了问题。蔡老师能够弃用电脑,并就地取材在短时间内找到“眼保健操图解”作为教学工具进行教学,临时适当地调整教学。“眼保健操图解”有一个长方形的金属包边,蔡老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它的周长在哪里,再让学生说一说需要量什么。学生说要量一量长方形的边,有学生说要量4次,有学生说只要量2次就够了。在测量过程中,蔡老师分别量出了一条宽、靠下边的一条长,一条宽,在最后测量靠上边的一条长时,由于位置比较高,蔡老师量不到了,这个时候蔡老师脚一踮就量到了。其实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想办法,当老师量不到最上边的这条长时,是不是就不知道长了,学生是能够想到量了下边的这条长,上边的这条长也就知道了,不用量了。因为在学案当中,学生已经知道了长方形的两条长是一样长的,两条宽是一样长的。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时候,学生知道它的周长就是将四条边的长度相加,也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利用长方形两条长一样长,两条宽一样长的特点,将算式进行优化,计算更加简便。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