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在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的学习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
学生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了解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操作、观察、比较、讨论、归纳等探索活动,体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转化的价值,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和用转化思想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计算。
难点:学生会运用公式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25 09:18 编辑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境,渗透方法 二、激情导入,探究新知 三、实践应用,强化新知 四、回顾总结 五、拓展延伸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1、激情导入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2、动手实验巡视指导3、展示成果 1、计算红领巾的面积。2、认识道路交通标志牌的面积。3、实际应用4、选择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播放“你知道吗?” | 回答并写出计算公式。 1、学生会想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2、学生用准备好的三角形拼 3、展示操作,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推导过程 学生练习, 谈收获 了解古代数学家的研究成果 | 复习旧知,提高学生注意力,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带着已有知识背景,投入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公式的推导。 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进行知识巩固、检测,了解学生学情。 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从不同角度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国热情。 | |
板书设计 | ||||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 |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初步了解了转化与平移的数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做数学”,鼓励、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计算公式,学生在师生、生生及小组间的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我先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式,由学生预先准备几对三角形,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很快地探究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是主角,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接下来,我让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无论是哪种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都是底乘以高除以2。教学到这里,学习任务是否就完成了?学生在前一课时的基础上学习这部分内容很容易,如果上到这里,岂不是原地踏步?这时,我抛出一个新问题:用一个三角形能不能也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学生体验到前半节课成功的快乐,带着浓厚的的兴趣投入到新的问题研究中。
后来,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新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一半,高是原来的高,所以,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底的一半乘以高,即:S三角形=底÷2×高。实验证明了,也可以S三角形=高÷2×底。学生可高兴了,他们懂得了利用数字的特点来灵活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对于中差生来说,掌握了这三个数量,至于这三个数放的位置可以灵活排放,计算起来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