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认识》一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角。了解角成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并学会自己画角。
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的愿望,进一步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21 10:01 编辑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二、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三、主动探索,掌握量角的方法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120的角,与同桌说说你对他的了解。2、引思:你知道这个角多大吗?)5、设疑: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的结果不同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谈话:为了准确测量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量角器)二、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1、观察: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同桌互相说说。角就是1的角,“度”是计量单位,用符号“0”表示,(板书10)这就是10记作10。(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中心、内外刻度线等。让学生再次观察量角器,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交流。三、主动探索,掌握量角的方法1、组织探究。出示量角的图示,谈话:你能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课本上的角的度数吗?2、汇报交流。学生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量角的?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1、说说你的收获?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4、布置作业。画几个三角形并量出它每个角的度数。算一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 | 引导操作:你能用三角板的角量自己练习本上的角吗?3、学生尝试测量。4、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量的?结果怎样?(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各种不同的量法和结果。 2、汇报交流:谁来谈谈你的收获。结合学生的回答,启发认识:(1)10的角。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3、找一找。(1)在量角器上,从右往左依次找出0、20、90、125、180度的角。(2)在量角器上,从左往右依次找出0、20、90、125、180度的角。(3)同桌互相找一找:一个说刻度,一个找3、巩固操作。(1)学生动手量角。(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 对于学生来说,“刻度线”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有必要让学生一起试着说一说;此外,当学生出现内外圈刻度的疑问时,让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应该特别强调读数时应分清是从左边起读还是从右边起读,这一点对于即后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读数时分清是看内圈刻度数还是外圈刻度数是极为有利的 。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画三个不同类型的角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这部分教学,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学生本身操作能力就存在差异,学生眼睛看懂了老师在黑板上操作示范,但并不代表学生自己就能自己独立操作得起来。在教学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后都缺少一个验证的环节。在教学初步认识平角后,不应只让学生直接说出180°就完事,学生通过预习看书很容易说出平角是180°。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测量,可以用量角器测量,原来量角器的两条0刻度线组成了一个平角,180°。也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来测量,正好是2个90°。教学周角时,同样引导学生经历测量、验证的环节。这样一来,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学生便能轻松说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