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球的认识》教学反思


“球的认识”是第十二册数学书中的选学内容,主要使为了让同学认识和了解球这种常见的立体图形,使同学初步了解球的形状、球各局部的名称、半径和直径的关系。针对上述教学目标,以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在教学时,注重以小组合作作为形式,以活动、实验、发现为手段,引导同学自主探索研究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比较胜利:
一、创设情境,促进同学主动参与。
课的开始,教师联系教学内容,利用同学好奇心理,用游戏形式,使同学被不寻常的现象所吸引,从而引入新课。活泼、生动、富有实效的导入,让同学轻松进入了新知学习的愉悦天地。
二、注意引导同学实际操作,留给同学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感知球的特征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同学旋转了一元钱的硬币、各自交流了带来的球形物体以后,引导同学摸一摸、玩一玩自身带来的其它立体图形,并交流一下各自的体验。有同学说“球滑滑的”“球只有一个面”“球面是一个曲面”“球可以自由地滚动,而圆柱、圆锥滚动都有它的局限性”等等。同学的体验是真实的,在同学交流操作感受的过程中,球的基本特征就已在同学自身的体验中得到很好的掌握。
三、突出生活数学的理念。
教师充沛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置于无穷的生活情境中,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从同学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动身,让同学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从而开阔数学视野,感受到生活是数学的天地。例如:用一分硬币的旋转发生视觉球体,然后同学观察自带的足球、乒乓球等实物,再如求地球赤道的长度,向同学介绍开发区石油液化气用球形来贮存的道理,紧密联系实际,更好地挖掘每个同学的学习潜能,培养了同学的创新思维。
同时,也感到存在缺乏:1.在创设情境时,如何让同学明白球体怎么形成的?怎么用已学的平面图形得到球体?做得不够好,同学得到得球体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因为这要依靠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2.在教学球体的半径,直径概念时应与圆形的半径,直径作个比较,让同学说说它们的区别之处,这样可以加深印象,便于理解。
整节课的教学都让同学在动中悟、动中用,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教学观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球的认识》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12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时。主要是初步认识球,了解球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这是一节选学内容,不做考试要求,但出于对同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对同学今后的发展负责,我和平常一样认真地准备了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片断一、利用迁移,大胆猜测
首先复习圆的特征,并在图中找出圆心、半径、直径。
接着师:我们已经学过那些立体图形?
生:圆柱、圆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球”。
同学举生活所见到的球。(乒乓球、篮球、玻璃球、地球仪、钢球……)同学说出一个实物,教师相应地展示一个。
师:球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多,关于球你想知道什么?
生1:球有几个面围成?
生2:圆有圆心,球有没有球心?
生3:我想知道球有没有半径和直径,什么是球的半径和直径?
生4:我想知道球的外表积和体积如何求?
师:同学们猜测都是正确的,下面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球体实物(橡皮泥团成的球,橘子,苹果等一些球形的水果)和小刀。同桌两人通过“切割、观察、讨论”自主研究。
教学片断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同学们热情很高,马上开始动手操作,教师同时提醒同学注意平安,把自身的发现即使写到本上。
2.小组内交流自身的发现。
3.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自身的发现。
同学到讲台上边演示边讲解。
生1:我知道球只有一个面围成的,是一个曲面。教师讲解:这个曲面我们把它叫做球面。
生2:我把球从正中间切开,正中间的一点就是球心。
教师引导同学看立体图找到球心的位置,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生3:我把球从正中间切开,从球心到球面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
生4:我给他补充,球有无数条半径。
同样引导同学在立体图上找出半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生5:通过球心并且两端都在球面上的线段是球的直径。球有无数条直径,同一个球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
引导同学在立体图上找出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生6:我把球任意切,得到的切面都是圆形。
生7:我给他补充,通过球心的切面最大。
生8:老师我拿的橘子,把每一瓣分开再交叉到一起,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就像研究圆柱的体积那样,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球的外表积和体积。
师:这个同学的想法很好,思路是正确的,但现在研究球的外表积和体积还有困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去查阅资料,自主研究。
教师根据同学的讲解把球的特征板书出来。
4.阅读课本,提出问题。
同学提问:生活中的钢球如何丈量它的直径。不能把它切开,破坏了怎么办?
师:这个同学爱动脑筋,提得问题好,我们学知识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谁能协助他解决?
想好的同学叫上同伴到讲台上边讲解边合作演示。
建构主义认为:同学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同学单向的知识传送,而是同学建构自身知识的过程。同学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研究者。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上课时,注重让同学自主学习,通过猜测、切割、观察、讨论,培养同学的空间观念,自主探究球的特征,提高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迁移,大胆猜测
首先复习圆的有关知识,建立联系,让同学大胆猜测想学那些知识。“猜测”是科学认知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同学创新意识的前提,既有利于培养同学积极进取的科学探索的素质,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同学们通过切割、观察、讨论,把自身的发现记录下来,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和争辩中互相学习,自身建构知识。同学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动手实践,既培养了同学的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同时促进了同学的数学思维的发展。又让同学体会到,动手实践是科学研究的好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本节课为同学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了引导同学探索,操作和考虑的情境。整节课大局部时间同学都在操作,有独立的、有合作的、有猜测、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想象、有解决问题的战略。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