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分香蕉》教学案例与反思


课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分香蕉》)   
作者及工作单位 孙毅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小学   
教材分析   
1.本课的基本训练得到很好的落实,突出表现在两点:(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2)加强了图形语言与算式、文字语言与算式转换的练习。
  2.创设情境,以问题作为驱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与价值。学生想出6种排法,分别列出6个除法算式。这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想想,还可以用其他算式表示座位的排法吗?事实上,只要用乘法算式就可以概括前面6个除法算式的意义:3×6=18,2×9=18,1×18=18。这种引申,可以让学生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   
学情分析   
本课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平均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平均分的过程,解释除法算式中每一个数字或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2、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17 11:21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
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香蕉
学生回答:
为创设情境画面。





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
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智慧老人想把香蕉分给两位客人,每只小猴子分几个?
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边分边说
12÷2=6(根)
能,算式是:
12÷3=4(根)
结合情境说明算式中每个数与符号的意义,这样学生易接受。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学生动手分,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平均分2份: 18÷2=9
平均分3份: 18÷3
平均分6份: 18÷6
平均分9份: 18÷9
通过体验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理解用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实践应用
完成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信息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吗?
学生回答。
回顾反思。

作业
练习二的第1—3题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分香蕉12÷2=6(根)
12    ÷    3    =    4    (根)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多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4.两处设计开放题,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把数学学习生活化、实用化、问题化。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操作中合作交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甚至还有多个不同的答案,这样既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又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