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不变性质》的课后反思


回想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同学学得积极主动,他们的眼睛里时时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我想数学教学确实要关注同学,要关注整个教学过程,才干有效地促进同学的发展,才干改变保守的教学模式,才干充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
1、
大胆猜测自主探索
这节课同学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规律。我从同学感兴趣的故事动身设计问题情境,使同学从自身内部的需要发生了问题,同学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动身,经过自身的观察、考虑,大胆地提出了自身的猜测。同学在相互不时补充中,不时完善自身的猜测。波伊亚认为教师不但要教同学严格演绎思维证明问题,而且要教同学学会猜想问题。他甚至还向教师呼吁:“让我们教猜测吧”。本节课同学在课堂中自身动脑分析,提出猜测,研究猜测的合理性。通过猜测--修正--再猜测--再修正等,逐步获得商不变规律的条件,并发现结论,在这一复杂的思维过程中,同学的活动方式是多样化的,有个人独立考虑,也有小组合作交流,更有班级集体探究。这样有利于同学自主探索,又能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
同学的自主探索是小同学成为课堂小主人的必要条件,而留给同学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更是必要。对于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请你再举一些例子来证明。这个问题再一次激起同学的挑战性,从现场看就有同学提出24÷5≠(24÷2)÷(5÷2),这难能可贵的疑问折射出同学绞尽脑汁之后的欢乐,他终于与他人看法不一样。由此想到应该给同学多一些自由探索考虑时间,少一些指令性的操作程序,效果会更好,同学不但发现结论,还学会"猜测--验证"的探究方法,会有一种"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感觉。
2、 改变公开课教案,重视同学参与
以前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总是想方设法让同学通过一系列的铺垫,让同学水到渠成地掌握其性质,同学观察探索的时间很少,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过份充沛,而同学的主体地位发挥的很少。教师清楚为什么做这件事,同学却是不清楚为什么要做,其学习的积极性肯定是不尽如意的。而这节课中,我从同学感兴趣的故事动身设计问题情境,从同学已有的知识背景动身,向他们提供充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不时交流,不时提炼,不时展现自身。同学由于有被尊重的感觉,把自身知道的都会说出来,自身不知道的也会竭尽全力去考虑。所以才会有同学提出种种的观点。这何尝不是同学思维的闪亮点呢?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知识的系统性,同学的亲历性,尽量培养同学的主体意识,问题让同学自身去揭示,方法让同学自身去探究,规律让同学自身去发现,知识让同学自身去获得。课堂上给同学以充分的考虑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给同学表示自我的机会和胜利的体验,培养了同学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同学的主体作用。但是我觉得在交流--猜测--修正--再猜测--再修正的过程中,有个别同学还是没有真正的参与,这也是我以后研讨的一大重点。
《商不变性质》课后反思
《商不变性质》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从1998年至今,我前后执教了三次,每次都因教学理念的不同,而发生迥异的教学效果。它就像一个个脚印,见证着我在实践中的探索,记录了我教学理念的转变过程。下面就《商不变性质》三种不同的公开课教案,谈几点自身的考虑。
【一教《商不变性质》:解读教材,带着同学走向教学设计】第一次教《商不变性质》是在1998年,这是我在全校范围内执教的一堂公开课,在借鉴和吸收他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有了下面的教学,当时的公开课教案大致分为三局部:1.故事引入:孙悟空是花果山的猴王,孙悟空给每只小猴子6 只桃子,要它们吃3天。一只小猴子觉得桃子太少,就对孙悟空说:“大王,你给我们的桃子太少了。”孙悟空转了转眼睛说:“我给你12只桃子,但要吃6天,同意吗?”小猴子一听能拿到12只桃子,高兴得说:“同意!”可过了一段时间,小猴子又不满足了,又向孙悟空提要求。孙悟空就给他30只桃子,但要吃15 天。渐渐的小猴子觉得这样分有问题。2.引导同学发现规律6÷3 =2 12÷6 =2 30÷15=2后面两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师生一起概括商不变性质)3.运用规律简便计算
●考虑现在看来,那时课堂气氛虽然热闹,但同学缺乏自主,我也自主全无,充其量是教学设计的忠实执行者罢了。整节课从知识维度来看,已经达成了教学目标。同学发言积极,逐步迁移,循序渐进。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依照事先设计好的“套”,一步步“引”着同学往里钻,教学一帆风顺,其实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在“牵着同学的鼻子走”。同学学得被动,显然不利于同学能力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同学学”。我们应该改变那种让同学跟在自身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要引导同学自主学习。面对这么一堂数学课,我不由自问:同学在积极发言的同时,有多少自主的成分?久而久之,同学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发明性从何谈起?于是,在第二次教学该内容时,我试图解脱固有的教学模式,本着 “以同学发展为本”的理念,决心在自主学习上做一些文章。
【二教《商不变性质》:钻研教材,带着教学设计走向同学】《数学课程规范》告诉我们:教学应当关注同学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教学从同学实际情况动身,而不是从“本本”动身,即要以同学为本。教师要发明性地处置教材,驾驭教材。真正变“教师讲同学练”为“教师引导同学探究”。于是,我的公开课教案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步骤大致如下:1.提出问题:出示算式6÷2=3①请同学们任意改变被除数和除数,发现商变了吗?(商一般会发生变化)②请同学们改变被除数和除数,并写出商仍是3的算式如12÷4=3 60÷20=3 360÷120=3 3600÷1200=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商是不变的?2.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建议:确定其中的一个算式作为比较规范,把作为规范的算式和其他算式进行比较,找一找:被除数是怎么变的?除数是怎么变的?(交流并概括结论)3.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考虑现在看来,那时“以同学为主体”的意识已经被“唤醒”。可以发现在课堂上透露着很多新课标的精神,例如放手让同学合作学习,通过自身体验,探究新知等。从课堂效率和气氛来看,比起第一次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教学后反思:同学真的自主学习了吗?被除数和除数变化时是用乘法和除法运算,同学怎么想到的呢?从教学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同学的思路从一开始就往这方面引,往这方面诱导、暗示,无形中把同学的思路定位在乘除法运算上,把同学的考虑空间一下子就框死了,显然这样的教学限制了同学的思路,限制了同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样的教学还是“老师牵着同学的鼻子走”。“从同学的实际动身,真正的让同学自主学习”,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在促进同学自主学习的研究上我又向前迈了一步。
【三教《商不变性质》:活用教材,让教学设计跟着同学走】第三次教《商不变性质》是在新课改轰轰烈烈进行的今天,教学理念日渐幼稚。我们认识到:小同学在数学学习中不应该是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而是应让他们 “做数学”。小同学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地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参与、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从“同学实际”动身,在教师的协助下 “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测等手段收集资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逐渐形成自身的数学知识和学习能力。用老教材实践新课标,让老教材的公开课教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也能熠熠生辉,成为我这次教学《商不变性质》的主要指导思想。1.创设情景(分本子)同学根据分本子的情境列式: 6÷2=3 12÷4=3 36÷12=32.提出猜测师:在除法运算中,凭你的经验,被除数和除数都发生变化,商会怎么样?生1:商也变了。生2:商有可能变小,也有可能变大。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商才不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再提出一个或几个猜测问题。猜测1:要使商不变,我们认为被除数和除数可能是增加一个数,这是从刚才分本子的时候想到的。猜测2:要使商不变,我们认为被除数和除数也有可能是减少一个数。猜测3:要使商不变,我们认为被除数和除数是扩大几倍。猜测4: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也有可能是缩小几倍,这也可以从分本子的算式里,从后向前看,有这样的变化。3.举例验证,发现规律师:同学们凭自身的经验和直觉提出了4个猜测问题,是不是都对呢?我们还没有经过验证,不好肯定哪个猜测是成立的。下面,你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1个或几个猜测问题,每个同学先独立举例验证,然后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4.全班交流,一起评价①汇报交流(下面是猜测三的交流过程)猜测三: 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几倍。生1:(这位同学很兴奋,可能对自身的发现很有掌握)我先说吧,我认为这个猜测是对的,从分本子的算式可以得到验证,12÷4=3,而(12×3)÷(4×3)=3。生2:我不赞同,你扩大的都是3倍,假如不是一样的话,就不一定了。生3:是这样的,你们看,18÷2=9,而(18×4)÷(2×2)=18,结果变了。生4:我认为也是不全对,假如不是扩大一个相同的数,就不能保证商不变。生5:我赞同你的看法,只要是扩大一个相同的数,商才不会变。生6:那也不一定……生2:那你举出一个反例看。生7:(很激动)我想到了,假如同时乘一个0,任何数乘0结果都为0,难道还能说商不变吗?(大家对他的发现投去了佩服的眼光,片刻后,又分成了两派)生4:这里又不是乘,而是扩大,扩大0倍,不算的。生6:老师说过的,扩大就是乘的意思,可以的。(生6拉出老师的话给自身撑腰,其他反对的同学也一下子找不出理由了,可是过了一会儿……)生3:我认为还有问题,你看,20÷2=10,而(20×2)÷(2÷2)=40生6:你这里是除了,一个扩大,一个缩小,不行。生3:所以像刚才那样说还是不对的,我认为应该再加上同时扩大。生5: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的猜测不完全对,应该这样说,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应该同时扩大一个相同的数。生2:“0”还要除外。大家一起喊着:“0”要除外,哈哈!…………②一起评价5.巩固拓展 ,课外延伸●考虑综观整堂课,不见了教师一个接一个的提问、一遍又一遍的说教;更多的是师生间、生生间如朋友般的交流,在互动式的讨论中,在经历了一次次的交锋,一次次的唇舌相争后,留下的是一次次的收获、一次次的总结。不难发现,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胜利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调动了每一位同学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同学不只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大胆地说出自身的见解。而且始终坚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切身体验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品尝了胜利的喜悦。教学真正体现了同学的主体地位,关注了同学发展和学习过程,培养了同学的创新精神。
【实践中的感悟】以上三个案例折射出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案例一是一种保守的学习方式。基本上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教学。案例二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还占有相当比例,这种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同学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不只关注了知识目标的落实,也关注同学的情感、态度的培养。遗憾的是同学自主学习比较弱。案例三中的学习方式则充沛体现了同学为主体,力图使同学真正成为探索者。同一个学习内容,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收到了三种不同的效果,细细品位,感悟颇深。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促进同学主体发展的前提。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实施教学行为的灵魂。我们时常强调“以同学的发展为本,让同学自主探究学习”。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总是放不下心,假如放手让同学自身去尝试、探索,课堂出娄子怎么办?无法控制课堂怎么办?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怎么办?同学没有遵循老师设计的教学行进怎么办?案例一和案例二,虽然看起来只有很细微的差异,但是折射出来教育理念大不一样。因为前一种同学的学习是被动的,在老师牵引中,同学的自主性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而案例二的学习方式则更具有新课程改革的气息,但综观前后,仍留有一些弊端,主动中又缺乏活力,同学的学习主动性没有明显改善。而在案例三中,老师不怕课堂上出娄子,反而努力在寻找这些娄子,让课堂真实起来、生动起来。敢于解脱原有知识范围与思维定势,真正转变了自身的教学理念,允许同学质疑,允许同学出错,鼓励同学猜测。在教学中利用猜测和质疑,为同学发明了更多的自主考虑的机会,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同学的潜在能力。2.尊重同学实际是促进同学主体发展的重要条件。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需建立在同学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可我们老师总是希望教学顺顺当当地完成,竟可能“免生枝岔”。于是便有意无意地去压制同学的主体意识。案例一和案例二中,老师让同学依照老师设计的教学路线行进。这样,即便同学有自主学习的欲望,也只会在老师的统一要求中被慢慢耗尽。在案例三中,老师大胆放手,从同学实际动身,尊重同学的知识基础,让同学充沛利用已有的经验自发探究、获得新知。在教学开始,老师请同学根据经验猜测:被除数和除数都变化时,商会怎样?被除数和除数有可能怎样变化,商才不变?接连几次猜想,让不同认知起点的同学都有了展示的机会,激起了同学强烈的学习欲望,为同学主动探究奠定了基础。课堂中,凡是同学能理解的就让同学独立考虑来加以理解;凡是同学自身能讲的就让同学自身先去讲,教师精讲或不讲。教师充任起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同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尊重同学实际是促进同学主体发展的重要条件。3.向同学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是促进同学主体发展的关键。数学学习过程充溢着观察,实验,模拟,判断,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要促进同学自主学习,必需要给同学充沛的自我考虑时间和空间。有了充沛的考虑时间和空间,同学的学习过程才干得以充沛展示出来。故教师在教学中应充沛发动同学去观察、去感受、去猜想、去交流、去概括,让同学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牢固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案例一中,教师引领着同学一步一步深入,一问接着一问,出现“小步子学习”的状态,同学真正独立考虑的空间在老师善意的引导中慢慢消逝,还哪有“自主”可言呢?案例二中,老师敢于放手,让同学提问,小组合作探究,较案例一的考虑时空明显大了一些,但真正落实“让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时,基本又沿袭了案例一的做法,留给同学的考虑余地仍然有限。在案例三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如“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的猜测不完全对,应该这样说,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应该同时扩大一个相同的数”等一个个富有创意的精彩的回答。同学的发言踊跃,思维活跃,课堂因为同学丰富多彩的答案和激烈的争辩而变得精彩纷呈。这时我们不由惊叹同学们的发明潜能。而这,正是基于老师为同学提供的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才使得同学能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间尽情奔驰。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