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对于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在三年级已经有所了解,我以三个计算题(190×8= 37×40= 207×9=)在班中进行调查,局部中下生对位时是末尾对齐;局部优秀生已经能把8和9对位进行计算,但还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对位,看来这些同学的数感很好;对于中间有0的乘法已能很熟练的掌握。根据我班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把重点放在了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使同学体会到末尾有0简便对位的好处。
同学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的影响,大多数同学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有一定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就铺垫了一些整十、整百数和中间有0数的乘法口算练习,并强调同学说出口算过程。
40×72= 600×30= 530×3=
102×7= 608×5= 4×908=
竖式复习,并理解竖式中8和9的位,把54×728写成728×54的形式方便计算。
54×728= 708×6= 790×8=
由此再引出例题学习例2(同时出示课题,继续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在此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置,把例2中的题以问题的形式,让同学独立考虑你能提出提出什么数学数学问题,然后口答算式。培养同学的提问能力。
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各行了30小时, ?
在教学160×30时,要求同学用你认为比较方便的竖式方法进行计算。由于前面准备题的竖式铺垫,在此局部优生可能会用这样的竖式形式进行计算 160
× 30
4800
简便计算。与其它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突出这种方法的方便。
在教学106×30时,由于同学对刚才对位方法的了解,有局部同学可能已经会用简便的对位方法。与
106
× 30
3180
其它出现的方法进行对比,进一步体会这种对位方法的简便。
在此后,以书本做一做中已经对好数位形式的竖式让同学试一试,加深竖式的对位形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题有象征性的题(390×13= 305×50= 180×50=),让同学自身摆竖式进行计算,巩固竖式的简便摆法。在此基础上再来尝试总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先把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把因数末尾的0添在积的末尾。)
本节课还设计了2题生活中的例子(课本55页第3、4两题),不但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还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使同学感受到数学源于数学用于数学。
最后加入一题拓展题,□□×□□=2400,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有序考虑,培养同学有序考虑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作铺垫。
课堂小结,培养同学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