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通过圆的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骑过自行车,有些学生可能还用过圆规,对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只是从直观的认识,本课将在学生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使学生生科体会圆的特征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低年级时对圆已有初步地感知,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的困难。由认识平面的直线图形到认识平面的曲线图形,是学生人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
教学目标
1.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认识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
3.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
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29 08:49 编辑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情境设置,激情导入 | 欣赏美丽的图片。你从图片中能发现什么几何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举例比较感知圆:除了轮子是圆的以外,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还有圆?(硬币的外沿、圆桌的边------)(课件演示)沿着这些圈,就得到了今天我们所研究的圆,它是平面上的一种图形。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演示课件)比较圆、三角形和各种四边形有什么不同?归纳:三角形、四边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 预测:认识圆的什么? 圆有什么特征? 圆我们认识过,今天我们将从哪些方面认识圆?圆与我们前面认识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怎样画一个圆? | 通过图片的欣赏,使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圆和图形图案。不仅能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能在学生感受圆形没得同时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 ||
二、直观操作,初步感知 1画圆 2学习圆的各部分名 | 我们能从生活中找到圆,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1.阅读书上的小朋友的画圆的方法。你想用什么方法画圆?2.介绍用圆规画圆的步骤。1、教师介绍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并且板书。2、指名讲说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什么?3、同学们在自己刚才用圆规画得圆上画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并标上它的各个部分的名称4、找出园中的半径和直径。5、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时要说明理由。6、按要求画圆: | 1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自己画圆。2交流:你是怎样画圆的?3.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画圆 1、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2、学生指认自己所画圆上的各个部分的名称。3、学生进行相互交流,指出自己所画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部分的名称。 | 让学生想办法画圆,能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形成实践的体验后,再去互相交流画圆的方法,充分的体现了探索性的学识的方式。 1、教师在给学生介绍画圆步骤的同时演示画圆,并且边画边引导学生认识到圆的各部分的名称。2、让学生体验画圆,体验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 ||
三、分析探究,归纳特征 |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自己动手画画圆,看看能画出多少直径、半径。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会发现圆的所有直径、半径的有什么共同点?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数一数,在你的圆形纸片上有多少条半径,有多少条直径?(4条、6条、8条------)你能折出更多的半径和直径吗?(能)那么在同一圆中到底有多少条半径?(无数条)有多少条直径?(无数条)板书量一量,圆形纸片上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把数据标在上面,你又发现了什么?(指导学生讨论)指名回答。总结: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板书:半径相等 直径相等比较一下半径和直径的长度,你还能发现什么?(半径是直径的1/2,直径是半径的2倍)板书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它们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为d=2r r=d/2 。板书所有这些特征成立的前提是必须在同一圆中。板书:同一圆中 | 学生能通过探究讨论,得到圆的一些特征,学生口头表达。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且长度都相等。2、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直径,长度也都相等。3、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 首先通过东搜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活动,直观感知了同在一个圆里半径(直径)有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是学生对圆的特征的探究经历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 | ||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在课堂表现不错,现在老师想来检验你们学的怎样,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完成练一练等习题(1)判断哪条是半径,哪条是直径。(2)根据本课知识填空。(3)判断题 | 学生完成相关联系,巩固学到的知识。 | 通过目的明确、层次清晰、针对性强的练习,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 ||
五、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 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圆心。怎样在操场上话一个很大的圆。 | 学生理解:半径一样长学生理解:确定了半径和圆心就可以画一个大圆。 | 学以致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应用。 | ||
板书设计 | |||||
| |||||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时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教学活动,在导入新课和教学新课的过程中,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2、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无论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还是学习圆的画法,都安排了学生充分参与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机会。
3、注意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创设情境认识圆,到初步运用有关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找出圆形物体的圆心,车轮为什么要作成圆形等都突出这一点。
教学设计: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事例进行猜想,并通过实践检验猜想,在具体情境中逐步认识圆的特征。教学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机会,使学生冲费感受到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存在不足:
1、本节课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较多,课堂调控欠佳。
2、师生之间的互动少,没有辅导到部分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整改措施:
1、加强课堂调控能力的培养,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增长师生之间的感情。
2、加强多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了解六年级的知识结构,多看有关书籍资料,充实知识内容。
3、加强与后进生的交往,关爱、了解后进生的学习与生活,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