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直观模型认识更大的数?


如何借助直观模型认识更大的数?
对学生来说,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设计了直观模型,在数数中让学生经历 “数实物—数模型—拨计数器—抽象出数”,在数的比较中,经历“借助实物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的数比较”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数的比较,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计数单位意义.
    如在一年级下册,“动物餐厅”中,比较21个红果与18个红果谁多的问题,教材设计了摆小方块和用计数器表示数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把数数的前后顺序关系顺利地转化为数的大小顺序关系,并借助数的直观表象,来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在二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大数单元中,学会认、读、写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数的大小的体会,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不断体会“位值制”和“进位制”.教材利用正方体这一直观模型的实际操作,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并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让学生实际感受“千”“万”等数的具体含义.
     到四年级学习十万、百万、千万、亿等都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缺乏感性经验的支撑。因此,在教材再一次借助直观模型(如小方快(也可以用一些卡片来代替),计数器等),增强学生对大数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大的计数单位的直观表象,同时,让学生通过模型来感受各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数一数的活动,在进位的“关键处”教师要进行追问,让学生明确什么时候要进位,再让学生连起来数一数。如教材第5页的第4题,当学生数到“九千万”的时候,教师要追问:再加上一千万是多少?以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直观感受计数单位的大小。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还要鼓励学生借助计数器先拨一拨,再数数。
到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时,教材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鼓励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表示1243这个数,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所学过的表示正整数的各种方式,如:计数器、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方块模型)等,从多角度再次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单位。让学生回忆再现直观模型,希望通过直观模型的引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数的构成的直观经验.发展学生的数感。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