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公开课教案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人教新课标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千克、克的认识。
教学要求:
1、 使同学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 使同学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同学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标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坚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假如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假如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时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同学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观赏别的小组。
(以上视同学的表示发给一个信封,同学不能当场打开)
3、同学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身是怎么购物的。
第二课时
1、课前让每位同学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调查表
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 )个
1千克(盐)( )袋
2、同学汇报自身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
师的桌面上陈设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 )克( )克
( )克( )克
4、从同学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89页第7题。
5、解决问题
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
6、分析讨论课本第90页第8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材说明
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协助同学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以同学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同学熟悉的生活情境,协助同学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要关注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规范》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同学熟悉的生活情境动身,选择同学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同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通过出现同学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还注意从同学的已有经验动身,选择同学身边的事物,“从市场买回的苹果、鸡蛋和鱼的质量”,让同学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同学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2.通过多种方式协助同学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需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假如同学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同学在进行实际丈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协助同学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协助同学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同学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同学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协助同学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同学提供丈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让同学认识丈量的工具。再如,让同学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空虚实际丈量的经验并巩固重量观念。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同学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同学比较估测与实际丈量所得结果的差异,从而修正自身的估测战略。
教学建议
1.这局部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2.主题图的教学。
教材第85页是从同学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可从同学的已有经验动身,让同学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3.克和千克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不只要让同学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同学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1)教学克时,教师要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示1克有多重的实物。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同学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教学时,主要是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以增加同学对“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克的观念。
(2)教学千克时,教师要准备一些重1千克的物体,如1袋重1千克的盐,让同学亲自掂一掂,来感知1千克有多重,协助同学形成千克的观念。为了使同学对1千克有较深的印象,还可以让同学说一说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3)教学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时,教师可以准备两袋各重500克的砂糖。1袋砂糖重500克,2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让同学把两袋砂糖放在1只手上掂一掂,增加对“千克”的感性认识,从而记住1千克=1000克。为了使同学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还可以准备重1克、10克、100克和1000克的大米,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
4.认识常见的秤。
教材第86页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使同学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协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先让同学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秤,使同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再让同学认识这些工具,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但应注意不要要求过高,只要同学能读出整十、整百克和整千克就可以了。
5.解决问题。
教材第87页选择同学身边的事物,让同学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同学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同学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同学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6.培养同学的估测意识。
在同学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应给同学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中第2题时,教师可以让同学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同学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比较估测与实际丈量所得结果的差异,从而不时修正自身的估测战略。
7.关于练习十八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和第2题,都是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练习,让同学读取常见的秤上的数值,但应注意不要要求过高。
第3题,是让同学调查一些物品的质量,然后把调查的结果填在教科书上。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情况,选择一些同学比较熟悉的物品,让同学进行调查,这样不只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而且会让同学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4题,是巩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练习。在同学建立了克和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可联系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出示一些物品,让同学选择合适的单位。
第5题要求同学在○里填上>、<或=。有的题中两边的单位不同,可提醒同学注意,然后让同学独立完成。
第6题,是先估测再实际丈量的练习。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分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时,先让大家估测其中一名同学的体重,记录下来,再称出这名同学的体重,比一比,看谁估得准。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称出组内每一名同学的体重,比较一下组内同学的体重,看一看谁最重,谁最轻。
第7题,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教材出现了“在水果店买水果”这样一幅同学熟悉的生活情境图,给出6种水果的价格,为同学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并要求同学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可以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同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如本班要举行联欢会,需要买一些水果,让同学先调查一下市场上各种水果的价格,再根据本班情况设计一个采购计划,并做出预算。
第8题,题中的数量关系是用图画表示出来的,使同学感受“一只鹅和两只鸭同样重”“三只鸡和两只鸭同样重”的等量关系,并认识到相等关系的传送性,同时渗透方程的思想。关键是看同学是否能从图中找出鸡、鸭、鹅的质量关系,然后求出鸭和鸡的质量。教师可以先让同学观察画面,说一说,图中有几对等量关系。再让同学小组讨论如何求出一只鸡有多重,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