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统计》公开课教案(和参考资料)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人教新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统计》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示数据。
2.使同学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示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同学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09页教学情境的录像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络绎不绝。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协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同学发记录单。种类
轿车
面包车
客车
货车
辆数
(2)同学记录。
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同学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同学记录会发生困难,反馈时假如同学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同学研究如何记录才干完整。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1)同学分组讨论。
假如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2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一起完成统计图。
先让同学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1)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组织同学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课前与学校卫生室联系,调查二年(1)班和五年(1)班的视力情况,完成统计表,并谈一谈对视力较弱的同学的建议,鼓励同学畅谈自身的想法。
(3)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利用多媒体出示“班级图书角情境图”。同学自身观察,独立完成。对要增添的书的建议,组织同学谈一谈自身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4)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这道题以作业的方式完成,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二年级全体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明确长时间看电视有害健康,要注意用眼卫生。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同学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实际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材说明
同学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册教材是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同学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中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数据,条形统计图的每一个格要代表五个单位。
本单元选择了与同学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如,学校组织同学检查身体、参与喜欢的课外活动小组活动、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同学们喜欢的城市、班级的图书角、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等。例题的编排特点是力求使同学经历统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同学既经历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时间等等,使同学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如根据统计图表让同学从中发现问题,根据数据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本单元内容布置
例1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单位)。
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初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1格代表5个单位)。
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做出合理的预测。
教学建议
1.让同学经历统计过程。
这局部内容的教学,仍然要注意让同学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过程之中,在活动中培养同学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考虑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取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素材,同时让同学对统计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与预测。
2.这局部内容建议用3课时进行完成。
1.例1的教学。

例1是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布置的,设计了同学熟悉的检查身体的情境(如上页图)。首先统计同学刚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和现在的体重情况,并把数据填入单式统计表中,然后提出:“如何在一个统计表里表示呢?”引导同学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设计的三个问题中有一个发散性的问题:“你还能发现什么?”同学可在观察的基础上独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由于同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用“正”字记录法,本册教材中没有再出现提示,在同学收集两年的体重数据时,教师可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适当点拨。由于同学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在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张复式统计表中时,教师应该为同学的自主学习留有一定的空间,首先让同学独立尝试填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根据统计表回答的三个问题,可以让同学独立尝试完成,同学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从统计表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如,组织同学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同学提些合理化建议等,从而明确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做一做”布置的是对同学参与各种课外小组活动人数的统计,可以组织同学互相交流,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在复式统计表中给出了一个班级参与四种课外小组活动的人数,其余的内容教师可组织同学对本班或其他班级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然后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讨论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教材所出现的内容贴近同学的学校生活,容易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让同学在交流、合作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同学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2.例2的教学。

例2是在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某路口过往车辆数量,使同学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使同学体验动态的统计过程(如上页图)。从数据来看,当在一条比较宽阔的马路上统计20分钟后,所得到的数据比较大,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用每个

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呢?太麻烦了,怎么办呢?”这是例2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材中虽然给出了过往车辆的数据,但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具体处置,有条件的可组织同学现场收集,也可以用播放录像的形式让同学记录、采集数据。在记录数据时,教师要明确要求用“正”字记录法,对得到的数据,教师可有意识地加以整理,便于用一个

表示5辆车。教师可以根据同学已有的知识基础,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师生一起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在同学完成统计图后,教师应组织同学回答统计图后的简单问题,并让同学继续发现问题。教材中特意布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教师可让同学大胆猜想,并说明猜想的理由,使同学明确根据统计图表可以进行简单的预测,以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
例2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让同学独立完成。教材提供的素材把统计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如有条件可让同学进行社会调查,从而加深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关于练习二十二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通过调查班级同学喜欢吃的蔬菜情况,把同学的饮食情况与填写复式统计表结合起来,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
第2题,布置了与同学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视力情况的统计。此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际性。通过二年级同学与五年级同学视力情况的对比,让同学了解视力情况是如何变化的。题中特别布置了问题:“你想对视力在5.0以下的同学说什么?”使同学把统计的结果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协助视力有问题的同学找到视力下降的原因,从而增强维护视力的自觉性。
第3题,设计了一个教室图书角的场景,假如班级中确实设立了图书角,则可以进行随机调查、收集信息。完成统计图后让同学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4题,选用了更加贴近同学日常生活的看电视时间的统计,教师可完全让同学独立完成。使同学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