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教材的小标题为“探索与发现”,说明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并发现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何等于180度?小学阶段如何比较严密的验证这个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素养,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在学生明确了“内角“的含义后,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从而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测量的方法,但这只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还不能严密的证明。还可以引导学生想到将3个角转换成平角(180度)的方法,即撕角和拼角的方法,这也为今后在初中学习内角和的证明做知识储备。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加上1—2种形象的证明方式,如:利用“极限”思想和转动角的方式。就是想让更多的学生感觉到,三个内角的和是180°的可能性很大,拓宽学生思路,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如何才能完整、严密的进行数学思考,培养推理能力,是我本节课关注的重点之一。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性质,有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但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应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设置更高的目标,重视猜想与验证、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对于验证的方式和方法,老师要做到适当点拨,及时鼓励。
教学目标
1、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折等方法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会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找到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和归纳中,感受到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折等方法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教学难点:会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26 10:28 编辑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 创设问题情境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三、巩固与应用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 一天两个三角形发生争执,他们请你们来评评理。大三角形说“我个头大,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的说:“是这样吗?”我们来做一会裁判吧 1. 分小组测量,比较。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填在书上。2. 你发现了什么3. 那如果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应该很接近平角了? 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很隐秘的特征,你记得了吗? 1.那如果知道三角形三个角中的两个角,就应该可以知道另一个角的大小了。第31页试一试。 2.第32页练一练1。 3.第2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 学生肯定十分感兴趣,很积极的思考学生动手操作生: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都等于180。生: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 学生动手练习,在练习中发现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 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主动学习中掌握知识 巩固深化,加深理解。 在总结中体验成就感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教师在学生活动环节中及时予以肯定及赞扬! |
教学反思
以上环节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自发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提出猜想;并对自己的猜想设法进行验证,获得知识结论,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尽管有些方法显得有些笨拙。然而,学生他们思考了、体验了探索问题的过程。这是我们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如果我们尽把书中的知识教予学生,试想学生的思维怎能得到飞跃?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愉悦的活动,如果学习的任务由别人来派给学生,学生无形中就是被动的;因此,教师要尽量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知识的冲突,让他们感悟到自己确实有一种学习某些知识的需要,然后促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上面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对已是三角形和是180度,而自画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度,就发现自己会很多东西,在老师的肯定和学生的赞许中,获得了一个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也发现,还有很多知识自己还不能去解决,于是就有了要去解决它的必然需求。在老师的适时引导下,思维又开始活跃,要解决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到底自己还缺一些什么知识?心里有了疑问,就会主动去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努力了。老师的主动参与又为学生的思路注入了更活跃的因子。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是很开阔的,他们几乎把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考虑进去了,老师顺理成章的一句:“好,你能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证明它呢?讨论一下。”又一次巧妙地把以学生为主体地理念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的确,学生们体会到,我们要解决地,确实是我们自己发现地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
因此,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