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公开课讲授课题为《认识10》,选自生活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常见的副食”。《认识10》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1—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为新授第1课时,教学目标是能按顺序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10的物品,并说出数量是10;识记数字10,能辨认数字10;通过观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时,我先结合课本上的主题图蛋糕店,出示了我去蛋糕店购物的照片供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数出10个面包、10根小棒、10根手指、图片中的10,从具体的事物抽象出数字10,帮助学生建立10的概念。再认识10的字形以及发现生活中的10。从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总结本节课亮点如下:
一、落实个别化教育原则,实施弹性与支持性策略
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适合的数学教育,我在教学时深入落实个别化教育原则,实施弹性和支持性策略。如本节课利用实物探究,动手操作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点数数量为10的物品时,大胆放手让A组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尝试探索出点数10个物品的方法,做到知识的迁移;BC组学生练习点数时,能有针对性地提供语言提示或个别辅导。
二、呈现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认识数字10,从实际生活情境买面包导入,让学生数出10个面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我在教学中还特地安排了这些环节:举例说出生活中的10、找出生活中的10等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三、充分开展操作活动,注重实际体验。
动手操作是提高生活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在本节课中,通过数一数、摆一摆、伸一伸等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知识,而且能学会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学生课堂常规和收纳整理习惯的培养,做到热闹但有序。
整节课中,我始终与学生融为一体,不急不躁,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课后教研组内老师也给我提出一些建议:如在复习导入环节,通过数字儿歌让学生伸手指数1—10,但数字儿歌是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的,在这里伸手指数不太合适。可以换个数手指的数字儿歌或边数数字儿歌边把数字字卡出示出来,这样更完整;另外在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要丰富课堂教具与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有在练习环节,可以再充分一些,让每个学生都发散思维,说一说生活中的10。总而言之,每次公开课都是发现问题和提升的机会,相信自己的教学能力会在锻炼中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