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冷战”局面的形成 | 课型 | 新授 | 授课者 | 段朝霞 | ||
教学目标 | 知识能力: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 ||||||
过程方法:通过“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 |||||||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 |||||||
重点 | “冷战”政策的表现 | ||||||
难点 | “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 ||||||
教材分析 | 本课的主题内容是认识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以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教材通过“铁幕”演说、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来论述这一主题。其中,第一目通过战后形势、“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论述了“冷战”开始的背景、序幕及发展,而第二目则通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论述了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 ||||||
学情分析 | 由于初中学生一般不具有认识能力的深刻性和分析能力的透彻性,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所以对“冷战”政策形成的深刻的原因和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初中学生处于对知识的渴望时期,求知欲极强,勇于接受挑战,敢于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学生兴趣点,联系时事热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达到以史鉴今,学以致用。 | ||||||
教学方法 | 1、 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影视、历史图片、地图、数据和文字资料等为教学营造一个想象空间和探究空间。 2、 互动开放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影视、历史图片、地图、数据和文字资料等。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 学 过 程 | |||||||
时间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2分钟 10分钟 3分钟 6分钟 6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 导入新课: 1、投影中国近两年9大黑科技成就。 由科技的强大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再过渡到雅尔塔会议后形成的两大格局的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战后,被资本主义世界认为的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这一局面主宰了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你知道“铁幕”指什么?什么是“冷战”?“冷战”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教学过程: 投影课文阅读指导:(1)冷战的概念(2)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3)冷战的表现(4)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展示多媒体课件(“铁幕”演说的内容)。 提问:演说中提到的“铁幕”指什么?这次演说的实质又是什么?这次演说对美国政府的决策产生了哪些影响?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杜鲁门国会咨文)。要求学生从中找出有关针对苏联的字句,并分析哪些地方反映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从中认识什么是杜鲁门主义. 提问:由于战争的打击,战后欧洲形势严峻。在这种局面下,美国对西欧的援助会带来哪些经济和政治上的影响? 教师强调指出: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借助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它在政治上是“杜鲁门主义”的延伸,是“冷战”的一个重要策略。 投影马歇尔计划宣传画。 多媒体课件出示《北约和华约对峙形势图》和“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的资料。 课件展示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其发展与终结的内容,进行适当讲解。 投影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本课小结 二战后国际关系以美苏两极为主导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对二战后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自由感悟:你对“冷战”有什么看法? 课堂巩固练习。 | 学生表达对图片重要性的的认识。 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目标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初步分析战后的世界形势 学生分析探讨。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学生认识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学生阅读漫画,加深对马歇尔计划的理解。 学生阅读材料,了解北约和华约的军事集团性质,同时结合事例资料,做进一步理解。 学生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并结合图片感知事件及人物的真实性。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分层次完成习题 | 以图片简洁明了的进入课题。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历史与他们的距离。 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环节: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层层深入的问题化难为易,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提出问题,自然过渡到马歇尔计划。 。 考察学生自学情况及动手制作表格的能力。 获取反馈,及时补缺。 | ||||
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反思
渝北区教教研员范老师来我校督学,我就我研究的小课题《从热点时事导入角度培养初中学生历史课兴趣》, 上了一堂随堂研究课。
这堂课上完后,跟范老师作了深度交流。现将我的教学反思整理如下 :
(1) 整体上,教材的整合还可以有更宏观的视角。
(2) 其次,在时间的分配上,还有更合理的空间。
(3) 在跟学生的互动上,要更注意导学的重要性。
(4) 针对课题研究,导入部分运用有趣、生动、合理。跟现实生活无缝衔接,跟学生的兴奋点完全切合,也能较为合理地联系到本课来。需要注意的是,要会舍取,导入的部分内容稍多,有点影响时间的合理分配。以后在做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中,要改善这个问题。
(5) 切入课题选取的资料若更能切合主题,则更好。不过历史联系现实,让学生在历史课中能以史明智,寓教于乐, 是这个课题研究有价值的地方 。
(6) 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在笔记与考点上要有很好的意图明确的引导。
教研员范老师对我的评课:
一、优点:
1. 教学基本功比较强,能很流畅地组织教学。
2. 本课的导入符合学生的学情,强烈地引起了学生上课的兴趣,能快速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符合小课题的研究主题。
3. 线条清晰,逻辑合理。有较强的科学性。
二、需改进的地方:
1. 时间的分配要更合理,重点的地方时间给少了。
2. 教材的整合上还要多花点功夫。
3. 在研究小课题的时候,注重跟课堂教学主题紧密结合。
4. 学生的兴趣被带动起来后,要把导学放在主要位置, 更艺术地导,更主动地学。
5. 注重初三升学的教学导向,与考点紧密结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