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课后课后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两局部内容,将有助于同学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知他们的作用,并协助同学建立空间的观念。教材将平移和旋转布置在两课时,本节课把它们布置在一节课上,目的是加强两种变换的对比。这节课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直观形象来协助同学形成概念。
利用课件创设活动的游乐场这一同学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同时让同学借助肢体动作扮演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之后,又让同学玩一玩含有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玩具,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同学在大量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中较好的形成了概念。
二、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课的导入是动态出示同学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项目:小火车、观缆车、摩天轮、大风车、滑梯、转椅,引导同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同学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我又启发同学寻找生活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师旋转;开抽屉是平移;拉拉锁是平移;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是旋转;钟表上的针在旋转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同学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实际教学中,老师还借助推拉窗户和拉窗帘的对比,协助同学理解了平移是物体整体的移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三、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同学经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同学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局部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教学中,我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设计了两只小鸟的比较,很自然的把同学的注意引向了点的移动。通过两个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启发到船上所有的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平移和旋转》这节课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二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很显然,重点和难点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我在教学预设时,主要重视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培养同学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能力。
具体体现在:课前谈话,用一岁大的孩子为例,小手因模仿风扇转动而“跳舞”,激发同学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在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后,让同学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同学举例说明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掌握其运动特点;课堂尾声的一组“你知道吗?”用三个典型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给同学很大的视觉冲击——大楼平移和地球旋转,而神奇拖把——360度旋转,更是直接应用于生活,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的未知世界,引领着同学不时地探索,从而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二、展示同学错误的认识,让“错误”成为同学进一步学习的资源。
本课教学中,同学在两个地方很容易发生错误,一是对钟摆的运动是不是旋转难以判断,二是数一数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对于这两个环节,我觉得最好的处置方法,就是充沛地展示同学的错误,然后结合实例或操作进行验证,当同学知道自身的错误后,再引导同学寻求最佳的考虑方法。钟摆的运动,在同学的生活中并不常见,但自动卷笔刀却是每位同学必备的工具,教师在同学发生困惑时,用自动卷笔刀摇杆的运动为例,同学通过观察、考虑,发现它们的运动是一样的: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在转动。因此,钟摆的运动、自动转笔刀摇杆的运动都是旋转。
在方格图上数出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是同学学习中的难点。怎么突破?我认为,必需要让同学充沛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同学在错误中学会反思,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养成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时,我首先动画显示小房图平移的过程,让同学观察并回答小房图是怎样运动的,同学很容易看出是向右平移的,我接着提问: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呢?这时,同学的答案很多,有说两格的,四格的、六格的,也有说八格的。同学各持己见、莫衷一是,那就请各种观点的同学分别说说你是怎样看出的?有的同学认为只要数出图中房子的最近的两个“房角”之间的距离,有的说只要数出图中房子的最近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也有数图中房子的同一条边平移前后的距离,更有数出图中小房图距离最远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到底是平移了几格呢?用事实说话。我让同学拿出课前下发的方格纸和小房图,一格一格地向右平移,同学通过操作发现应该是向右平移了六格。这时,引导同学反思一下刚才是怎样数的,为什么会发生错误。指名回答时,原来数错的同学发现小房图在平移前后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点或边,而他们当时并不是数的对应点或对应边。教师顺势指出:那现在你们会数了吗?到此为止,同学经历了考虑、操作和再考虑,终于明白了错误所在,同时也找到了通往正确的道路。
教学本课后,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如:教师的语言怎样更加精炼?课堂练习如何更加有效?我想今后的教学还需要不时的思索和努力。
《平移和旋转是《数学课程规范》新增的内容,这两种现象是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协助同学建立空间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维方法有很大的作用。
总结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比较胜利的:
1、引导同学经历“猜测——验证“的学习过程,重视培养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平移距离时,由于同学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子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子数。因此,我注意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在这一教学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两只小鸟坐船春游”的情境,并特意由“哪只小鸟走得远?”这个问题引发同学的争论。在这一个问题情境中,激发出同学认知的矛盾抵触,我没有马上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同学进行大胆地猜想,再一句“到底谁说得有道理呢?”又一次把问题抛给了同学,同学的探究欲望又一次被激发了。接着,我引导同学分两层进行探究性学习:先是自身动手数数,两只小鸟各走了几格。同学中出现了几种可能,我还是没有马上表态,而是让同学拿出格子图,同桌合作,通过移一移,再次动手验证“究竟谁走得远”。就这样巧妙地设计两只小鸟平移距离的比较,很自然地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向点的移动。由激发出同学认知的矛盾抵触,到大胆猜想然后进行自主探究,小心求证。
当同学面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都会发生猜测,所以顺其自然,让同学说出自身的猜想,并引导其进行验证,引导同学经历“猜测――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数学探索的方法。
2、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让同学感知,并能用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创设了五种游乐项目的教学情境,让同学先用手表示出它们的运动方式,然后采用了个人考虑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给这些游乐项目分分类,一下子就把同学带入到积极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调动了同学多感官的参与,使同学对概念有了充沛的感知、理解。
教学实践中创设的情境就是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一些问题和方法。同学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只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3、让同学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也都经历过,也应该有一种切实的感觉,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本课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同学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分类,让同学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同学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目标既符合儿童空间知觉认知发展的特点,又符合课程规范的目标。
通过让同学判断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是旋转,以和找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不但让同学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直观认识,而且让同学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缺乏的地方,比方:因为自身时间上掌握不够好,导致课后的小结草草收兵;在处置突发事情上,教学机智还不够;许多教学环节设计的比较好,但是没有更好的落实。同时,教学中假如再增加一些不同颜色的图形,让同学通过平移和旋转来组成有趣的图形,则会更有童趣。自己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克服以上缺点,使这节课的教学能够尽善尽美。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